四位高僧的惜福故事云端佛学
时间:2016-08-24 04:30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四位高僧的惜福故事
四位高僧的惜福故事,您会惜福吗?
虚云老僧人的惜福古迹
其时,已是一百一十七岁高龄的老僧人,天天都要到构筑场合和拓荒的处所巡看,并亲身指导,还要迎接来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往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偶然一天多达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逐一过目。如果重要的翰札,他便亲笔回覆;如果一样平常书信,他声名意思,就由我们代覆。泛泛都要深夜十二点阁下才苏息,翌日破晓两点又起床打坐,直至打四板,即约莫三点半,才起床洗脸。
他不消牙刷牙膏,只用温水漱一口水,然后吐在毛巾上,先洗双眼,再洗整个面部。他嗣魅这样洗,云端佛学,可防备眼疾,且能增进视力。洗过脸后,就到佛前星期,之后又回到床上打坐。当时,我们就开始上早殿了。早殿后稍为苏息一会,闻打梆声公共就往斋堂过早堂了。
其时,山上的糊口很费力,开拓的境界不多,劳绩的谷子也很少。由于红薯粗生,劳绩较多,每年七月份开始,直到第二年的三月,都是吃红薯的季候。而红薯的叶子和枝干,就是我们的小菜了,偶然连蕃薯根和叶也没有,就只有炒咸盐,加进稀饭里吃。天天过早堂吃的稀饭,只是一点点的米,混了多多的红薯一路煮的。午时用饭呢?固然其时师傅们用饭吃得许多,壹贝偾任意弄一点小菜,有青菜已算是很好的了。晚上,是没有饭或面的,只有煮一些蕃薯或是马铃薯,放在斋堂内里,要吃药石的就本身去弄一点,可是吃的人很少。
老僧人吃的稀饭和菜,都是由我们从大寮里打的,跟公共师傅们吃的一样。假如没有客人的话,他从不多加一道菜。他老人家那种节俭简单的糊口,我们此刻想起,还影象犹新。
云居山阵势很高,海拔一千一百多米。冬天天气很冷,低至零下十七、八度。保藏在地窖里的红薯,经不起严寒的氛围,皮都发黑了,煮熟后吃起来很苦的。
有一次,我和齐贤师一路在老僧人哪里吃稀饭,吃到了那种又苦又涩的红薯皮,便拣出来放在桌边上。老僧人看到时默不出声,待吃过稀饭后,他老人家却一言不发地把那些红薯皮捡起来都吃掉了。其时我们俩目击那景象,内心感想很忸怩、很惆怅。以后往后,再也不敢不吃红薯皮了。
过后,我们问他说:“您老人家都这么大岁数了,而那些红薯皮好苦啊!你怎么还吃得下去呢?”老僧人叹了一口吻,对我们说:“这是粮食啊!只可以吃,不行以糟塌呀。”
又有一次,江西省宗教事宜随处长张老师,到山上来看望老僧人。老僧人本身加了几道菜,请他吃午饭。张处长始终是个在家人,不分明惜福。当他在用饭时,掉了好几粒米饭在地上,老僧人望见了也不措辞。等吃完饭后,他才本身弯下腰来,一粒粒地把那些米饭从地上捡起来,放入口里吃下去。使得那位张处长面红耳赤,很不自在。他频频劝老僧人说:“老僧人,那些米饭已掉在地上弄脏了,不能吃了。”老僧人说:“没相关啊!这些都是粮食,一粒也不能糟塌的。”处长又说:“你老人家的糊口要改进一下啊!”老僧人答:“就是这样,我已经很好了。”
老僧人的身材很好,早上除了吃两碗稀饭外,偶然还会吃一点马铃薯。午时吃两大碗米饭。晚上偶然吃一小碗面条,可能吃一点稀饭。听他说:他晚上开始吃药石,是从云门变乱产生后才开始的,在此早年,他老人家一向都是过午不食的。
他的牙齿出格好,记得有一次,有个居士送了一些炒熟的蚕豆上山。老僧人看到我们在吃,他也要吃。我们说:“这对象很硬的,你老人家牙齿行吗?”他一声不响,拿起蚕豆就吃起来了,吃得比我们还要快,我们甚感不测。
他老人家是很节俭惜福的,他睡的草席破了,要我们帮他用布补好。不久后,在统一个处所又破了,其实补无可补。我们就对他说想把草席拿到常住去换一张新的。当时,一张草席只不外是两块人民币阁下,不意他老人家听后,便高声地骂:“好大的福分啊!要享受常住上一张新席子。”我们都不敢出声了。
无论是冬天或炎天,他老人家都只是穿戴一件烂衲袄,等于一件补了又补的长衫(禅和子们叫它做百衲衣)。冬天就在内里加一件棉衣,炎天内里只穿一件单褂子罢了。
老僧人时常开示我们:“修慧必需明理,修福莫如惜福。”意思是修慧参禅必然要大白原理,原理就是路头。假如想参禅勤奋,可是路头摸不清晰,对参禅的原理未能了解,那么韶光便很难用得上了。以是昔人说:“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头;路头识得了,存亡一齐休。”至于惜福,出家人在情理上哪里有钱来培福呢。着实“造福莫如惜福”,那就是要本身珍惜糊口上的统统福德人缘。他常常训诫我们年轻的一代说:“你们要惜福啊!你们此刻能碰着佛法,到我这里来修行,也许是过归天种植了一点福报。可是你们若不吝福,把福报享尽了,就会酿成一个没有福报的人。如同你已往经商赚了钱,存放在银行里。假云云刻不再勤劳事变赚钱,只顾享受,把银行的储备所有花光了,那么再下去便要欠债了。”
以是老僧人对我们的要求是很严酷的。我认为我们此刻的出家人福报太大了,糊口上,衣、食、住、行各方面比已往不知道丰裕了几多倍。因而,我们在这个福报傍边,要越发留意惜福。有福德的人,修行起来也会较量顺遂。假如没有福德,无论修那一种窍门,城市有各种的障碍。
古德说:“道高龙虎敬,德重鬼神钦。”是真实不虚的。老僧人在云居山,不单时常上堂为公共师傅讲开示,更在各种糊口细节中以现实动作来以身作则,教诲公共。此刻我们追念起来,真是感想忸怩万分。以是说善常识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后人的模范。(绍云法师)
印光祖师惜福的古迹
印光人人生平,于惜福一事最为留意。衣、食、住等,皆极简朴粗劣,力斥精细。民国十三年(1924),余至普陀山,居七日,逐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调查师统统举动。师逐日晨食仅粥一大碗,无菜。师自云:“初至普陀时,晨食有咸菜,因北方人吃不惯,故改为仅食白粥,已三十余年矣。”食毕,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别的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惟恐轻弃残余之饭粒也。至午食时,饭一碗、公共菜一碗。师食之,饭、菜皆尽。先以舌舐碗,又注入开水涤荡以漱口,与晨食无异。师自行如是,而劝人亦极严肃。见有客人食后,碗内剩饭粒者,必大呵曰:“汝有何等大的福分,竟云云糟践!”此事经常有,余屡闻友人言之。又有客人以冷茶泼弃痰桶中者,师亦呵诫之。以上且举饮食而言,其他惜福之事,亦均类此也。
(摘自《略述印光人人之盛德》)
宣化上人惜福的古迹
有三个台湾青年比丘来万佛城挂单,由于万佛城大斋堂吃的菜多数都是超市整理出去已开始变质的菜,在食用时只要不烂的菜叶子、菜帮子都不会甩掉。上人说万佛城的宗旨是:人取我予,人弃我取。有一天午时,用斋后公共筹备拜别,三位台湾比丘忽见宣公上人来到眼前,匆匆合十施礼。上人满面浅笑,用目光看着他们用过的餐盘中有嚼过吐出来的几口莱,问道:“菜欠好吃吗?”个中一位比丘答复:“菜叶硬了些,嚼不烂。”上人听后笑眯眯地用手捏起嚼过的菜放进本身的口中,嚼了嚼咽了下去,笑着说:“我还可以。”三位比丘和周围的学生都惊奇地瞪大了眼睛盯看上人,上人又把另两个盘中嚼过的菜全放入口中嚼着咽了下去,然后说了句:“能吃的就不要挥霍。”当宣公上人走出斋堂时,死后跪下了一片徒众。
就餐巾纸的行使来说,上人行使时先从边沿开始,然后将用过的部位叠起来,下次行使时从叠起的处所行使,然后再叠起来,再行使时还是云云,直到用完。偶然一张纸用两天也是有的。当师父问上工钱何要这么节减时,上人说本身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不敢挥霍。又有一次师父曾见病中的上人在学生奉劝下喝过半玻璃杯麦片粥之后,两次用开水涮杯后喝了下去,最后又加上一点开水涮杯漱口后又咽了下去。当问上工钱何将漱口水也要咽下时,上人说牙缝里也也许有粮食,不行以挥霍,本身的口又不脏。
弘一人人惜福的古迹
弘一人人是今世闻名的律藏人人,他的惜福头脑用他本身的话说,就是:我们纵然有异常福分,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往后去享受。弘一人人有一年在厦门南普陀寺给出家人作开示时,劝他们“发大心”,以大师本身的福分,“布施统统众生,配合享受,那更好了。”
弘一人人以为,我们纵有福分,也要加以敬重,切不行把它挥霍。为什么呢?“末法期间,人的福分是很菲薄的,若不敬重,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疾苦,昔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弘一人人小时辰,望见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春联,录清朝刘订亲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他哥哥时常教他念这句子,念熟了,往后凡穿衣或饮食,都异常留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弘一人人的母亲也经常教他,身上所穿的衣服要时时警惕,不行破坏或污染。他母亲和哥哥怕他不敬重衣食,丧失福报甚至夭折而死,以是经常这样嘱咐着他。弘一人人五岁没了傅沧。七岁操练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他母亲看到,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活着时,莫嗣魅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愿糟践,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愿任意丢掉哩!”
弘一人人所受的家庭教诲,深深地印在他脑里,其后岁数大了,也没有一时不敬重衣食。出家往后,一向还守旧着敬重衣食的风俗。他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照旧一九二○年在杭州时辰,一位打念经七的出家人送给他的。他每晚用的棉被体面,照旧出家早年所用的。他有一把洋伞,是1911年买的。这些糊口器具,破烂了,就请人用针线缝缝,当新的一样行使。除了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对象,须五六年一换之外,他的统统衣物,多半是在家时辰或是初出家时辰制的。
常有人给弘一人人送好的衣服或贵重物品,他泰半都转送别人。他说,“由于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对象是没有胆子受用的。又如吃对象,只抱病时辰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任意乱买好的对象吃。”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