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行恒时随顺友”:言行举止跟上上下下的亲友和睦相处,跟谁都合得来,不会动辄横眉怒目、处处与人作对、不论到哪个团体都搅得鸡犬不宁。从世间角度讲,人格好的人对上者恭敬,对下者悲悯,对中者和睦。 大家在发心时一定要注意,任何团体都会有许许多多矛盾,人与人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但人格好的话,对谁都能观清净心,别人说什么也可以随顺。佛陀在经典中说“我要随顺世间人”,佛陀尚且如此,我们凡夫人就更需要了。当然,随顺他人并不是没有原则,别人生贪心你也随顺,生嗔心你也随顺,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对如理如法的行为应当随顺,跟谁接触都十分融洽。不要所有人都上去时,你非要背道而驰,就像藏地有个比喻说:“一百头牦牛上山的时候,嘎巴牛(牦牛中的**)非要往下跑。”这种说法还是很形象的。人格不好的人,行为上处处与人冲撞,就算坐车从色达到成都,一路上也会跟好多人吵架,在任何地方都会惹是生非。所以不好的人离开后,大家都觉得很舒服,好像眼翳去除了一样,要吃顿饭庆祝庆祝。但一个好人离开了,所有的人会特别伤心:“怎么办啊?我们中午不想吃饭了,那么好的人都走了,呜呜……” 不过,人格的好坏在表面上也看不出来。我每次刚认识一个人时,往往有这种分别念:“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有时候这个人言行举止很不错,但接触一段时间后大失所望;有时候这个人似乎比较坏,结果越接触越觉得他非常好,很让人信赖。 二、“秉性正直”:不管说话还是做事,心要正直,不贪执自方、嗔恨他方,也不会做什么都把自己放在主要位置上,一直不公正地评价,而是始终以真理为主,不偏袒任何一个人。所以,为人正直十分重要,《二规教言论》中也讲了许多这方面的功德。 三、“心善良”:如果为人正直、随顺别人,但心肠狠毒的话,人格也好不到哪儿去。现在有些领导和学者,话说得特别漂亮,可一直有自私自利、害人之心,那做什么都徒劳无益。因为心是一切之根本,宗喀巴大师也说:“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心善的话,一切都是光明的;心恶的话,只有趋往黑暗了。 这三点做人的道理非常重要。法王又进一步指出,倘若你想长期利益自己,暂时利他是很好的窍诀。作为一个凡夫人,完全不考虑自己是不可能的,但考虑自己的过程中,如果损害其他很多人,自己的事业也不会成功。虽然为了自己而帮助别人是一种狡猾,最好不要有这种想法,但退一步说,假如你实在不能利他,那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应该对别人好一点,这样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记得有一次乘飞机,我旁边坐了个年轻人,看起来很有才华,他是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平时不信佛教,但我们聊起来还是有共同语言。他说:“应该要做好人,多帮助别人。实际上企业若想成功,一定要帮助周围的人,这样才有空间生存下去。假如我一味地顾着自己,别人也是很聪明的,谁都能感觉得到,最后我不会有什么成果。”我觉得他讲得挺有道理,云端佛学,点点头说:“我们佛教也是这样赞叹的。”确实,不管依止上师也好,依止企业家也好,如果你始终想着自己,别人不一定看得上你,但若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大家就会对你另眼相看。所以,一个人要想自己得利益,暂时帮助别人是很好的窍诀。 上师曾一边开玩笑一边说:“我通过多年的生活经验发现,如今很多人不会做人,每天自私自利地想着自己,这不一定很好。比如有的年轻人喜欢某个人,就把对方束缚得死死的,拼命地占为己有,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而有的人喜欢对方,就全心全意地支持他、帮助他,对方也毕竟是人,最后会接受你的心意。只可惜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尤其是修学佛法时,不知道人格很重要,没有人格的话,高深莫测的境界不可能生起。” ——《胜利道歌讲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