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系列之四——欲乐与法乐的省思(二)-云端佛学
时间:2016-09-08 12:05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般若文海,佛经、古大德著作、佛教文集、精华集、法师开示、念佛感应、因果报应等,一部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佛教文集。
我们只有真正认识到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是自己生命当中最需要的部分,
是自己生活的核心内容,
是我们今生今世最不可偏离的,
我们才会老老实实,
用自己的整个身心、生命的一切,
去信仰、实践。
人活在世间,不可能不会遇到困难,也不可能不会遇到问题,也不可能不会遇到挫折,甚至遇到失败,所有这些都是有可能的,甚至常常有,常常会发生。俗话说,人生不满意的事情常八九。我们不可能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会满自己的意愿,但是不能满自己的意愿又怎么样子呢?我们就要来看:我们所作所为,我们所遇到的事情,我们所作的事情,能不能符合佛法的标准?能不能符合佛菩萨的心愿?能不能符合祖师大德们的意愿?而不是符合自己的意愿,符合自己的心愿。我们如果能够认识到说,我们所作所为是符合佛菩萨、祖师大德们的心愿和意愿的时候,就不会错。佛菩萨、祖师大德们引导我们出离生死、走菩提道、究竟离苦得乐。我们的意愿、我们的心愿,仅仅是为了要解决眼前的小恩小惠、眼前的小问题,所以常常是不对的,常常是不正确的。那么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佛法过程当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在这样子一些问题的点上,不只会让自己,感受到佛法是有灵验还是没有灵验的地方。因为我们自己的感受有问题,我们自己的感受不能同佛法联系在一起,仅仅是当下的一种,苦乐情绪上面的感受。以自己情绪上面的感受,舒服不舒服、痛苦快乐,来判断自己学佛法是否有进步,或者说退步的一个标准。再进一步,以此来检验佛法的作用和利益,自然而然我们离佛法也就会越来越远。刚才我讲的这些,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明白,佛法是要让我们从追逐欲乐,转化到追求法乐,要培养我们的善法欲,而要约束、克制、对治自己对五欲追求、贪婪、执著,这样子内心的状态和问题。贪欲,三毒之一、三毒之首,第一个就是贪欲,它的表现就是财、色、名、食、睡。
释迦牟尼佛未出家的时候,有一天到郊外去游览的时候,在烈日炎炎之下,看到有一个农夫,驱着牛在犁田,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那只牛如果走得慢的时候,就会受到鞭打,皮损见肉。农夫自己本身也非常的辛苦,汗流浃背,痛苦不堪。犁田以后,泥土翻过来,看到很多的小虫,这些小虫又有飞鸟飞过来啄而食之,被那些飞鸟吃掉了。释迦牟尼佛看到这样子的境界,看到牛、看到人、看到小虫、看到小鸟,就会发慈悲心,无比怜悯。他就在思索如何,来解救这些众生的痛苦,以及解脱这些痛苦的道路,那么众生彼此之间互相残杀,恩恩怨怨,以及种种的劳苦的经营。社会上面有一个比喻,有一句话:经营人生。我们一辈子都在经营自己,经营自己的事业,而面对和自己相关的人和事,以及各种各样的动物、各种各样的族群,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会觉得其它的众生、其他的人,他们有多么的可怜,他们有多么的痛苦。从这方面就能够看得出我们的同情心,我们的慈悲心,是不能跟佛陀相比的,百千万分不及一。
佛陀在太子的时候,他就能够有这样子一种心情,他看到一回,就能够发起这样的心。并且呢,一直去思索这样一个问题。那我们看到这样子的境界,可以说是不计其数的,为什么我们看到如此惨烈的境界,还不能让我们感悟?让我们觉悟?让我们认清自己生命的本质,以及世间痛苦无常的本质?说明我们内心,思维的习惯,还是烦恼在推动、业力在推动,同佛法的距离依然还是那么的遥远。佛法在自己心里的位置,还是那么的渺小、似有似无。我们对财、色、名、食、睡五欲追求的目标可以说非常清楚明确,甚至非常的笃定,而对佛法的信仰,对佛法的行持,总是那么地摇摇摆摆,疑信参半,对自己的财富、名誉、权力,这些判断一个人,在世俗社会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和标准,总是非常的在意、非常的渴求、根深蒂固。当然就财富、名誉、权力本身来讲并没有对与错。对与错的问题,从我们学佛的人来讲,它不是我们追逐的目标,它不是我们生命的方向,它不是我们今生今世成功与否的标志,是世间人成功与否的标志,而不是佛教徒成功与否的标志。当然这些名誉、财富、地位、权力,对于自己养家糊口,承担社会责任是有一定的意义,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但这些仅仅是自己对家庭,以及对社会所应该肩负的责任而已。对社会所肩负的责任,对家庭所肩负的责任,它固然同佛法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它本身不是佛法。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不学佛的人也要对家庭和社会尽责任,尽义务。反过来说,我们应该要如何用佛法在自己家庭里头,在社会里头去尽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要用佛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为,更何况财富、名誉、地位、权力等等,他自己在获得的时候,同时也具有排他性、竞争性、不稳定性、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比如说,你有十块钱,你将十块钱去买了一支牙膏,你买了牙膏就意味着不能再去买别的东西。这就是叫做排他性。你在去买牙膏的同时,有很多的小摊小贩,希望你到他那里去买牙膏,这样子的话,本身也就具有竞争性。你买了牙膏,回到家里的时候,可能会发现,自己家里没有盐巴、没有酱油。自己会想到,应该把这十块钱拿去买盐巴、买酱油。这样也就说明,金钱的不稳定性。更何况我们并不能一直都能够赚到钱,所以,它也存在着不连续性。我们如果不小心的时候,会把这十块钱弄丢掉,它存在着不确定性。
我说这个话的意思是,我们如何来对五欲的境界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些东西的认识,总是把它觉得是好的、是快乐的、是圆满的,它里边所包含和具有的问题,没有认识到。刚才谈到,从这些东西的竞争性到它们的不确定性,都是一步之遥,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那么如果是佛法、如果是智慧、如果是一个人的慈悲心,这些作用和力量,它永远不会消失,它永远会给自己带来利益和快乐,它永远不会去损害到别人的身心。它不存在排他性,它不存在竞争性,它不存在不稳定性、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排他性、竞争性、不稳定性、不连续性、不确定性,都是世间烦恼的标志,都是无常的特征,都是痛苦的根源,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我们需要对治的地方。我们人想拥有财富、名誉、地位、权力,而苦苦追求,孜孜以求。那么这种的贪欲的心理火焰,是非常猛烈的。我们本来就有贪欲的烦恼,那么自己的内心又向这样子一个强烈的境界上面去追逐,无疑是火上浇油。因为你在火上浇油,这个火就越烧越旺,自己的痛苦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柏拉图曾经说过一句这样子的话:“贫穷不仅是个人财富的减少,乃是个人贪念的增加”,我看很有道理。不少的人为了要过上好日子,他所采取的手段,往往是用拼命赚钱的办法来满足,用拼命工作的方法来追赶自己增长得那么快、那么主观的一种欲望的需要,而不是自己实际生活上的需要。就自己去工作赚钱,自己在世间上面所作所为,为了要满足自己在欲望上的名誉、权力、地位、财富,而不是自己生活实际上的需要,那么这些都是我们学佛法的,障碍的,很重要的原因。(待续)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