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或许是一个专断的人,因为乔布斯从来不认为顾客就是上帝。据说,苹果早期市场营销部门也包括了乔布斯本人,他会看着镜子中的身影问自己需要什么。在处理客户关系上,乔布斯相信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名言“如果我问顾客想要什么,他们可能会说自己想要一匹快马。”所以,乔布斯不相信客户,他相信自己的内心。 但是内心里,乔布斯却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乔布斯每天清晨醒来时,总是会问自己:“假如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我应该做什么?”是的,乔布斯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对他自己而言最有意义的事情,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他的态度简单而坚定“No”。乔布斯在经历过死亡威胁之后,悟道:“如果佛祖保佑我重获健康,我将用余生去从事造福世人的伟大工作。” 正是抱有如此热烈的理想,乔布斯才没有在禅中沉醉,他将参禅视为一种途径,通过禅找到造福世人的方法。这又和佛教“慈悲”的说法不谋而合。所以乔布斯的佛教信仰不是“小乘”,而是“大乘”,他能由己及人,他比消费者更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禅”是和谐 在事业上,乔布斯制造了无数的敌人。在苹果公司,除现任CEO蒂姆·库克之外,历任CEO都是他的敌人。他将自己视为苹果的拥有者,不允许其他人对他的决策提出异议。乔布斯之前,苹果历史上有五位CEO,没有一位在苹果善终。他们离开时,都公开批评苹果的文化和乔布斯的管理风格。 早年的乔布斯就是这样,他从来不是一个维持平衡的人,而从来都是打破平衡的人。跟他一起工作生活过的人都难免会受到伤害,而这样的做法显然与“禅”背道而驰。 禅宗的特点正是将诸法实相、真如之理,与众生的自心、本性结合起来,强调“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禅的世界是一个“和谐”的世界。 被逐出苹果之后,乔布斯开始反思。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出改变,于是他又从禅中寻找力量,试图缓和自己与世界的紧张关系。 正如美国作家杰弗里·扬和威廉·西蒙在其著作《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所言,乔布斯“在被自己开创的公司赶出去之后,在‘荒野’之中整整待了15年,在他重新回来的时候,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转变。”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赠给毕业生这样一句话:“求知若饥,虚心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显然,一向自命不凡的乔布斯也意识到“foolish”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力量的局限性,而更愿意与其他人合作。 乔布斯将新的和谐理念扩展到对产业链和谐的认识上。他开始摒弃传统的封闭做法,不再执着于绝对完美主义的美学,而是将大门向第三方开发者敞开,尽管审核依然严格,做法依然强势,但是毕竟乔布斯打开了开放之门。苹果成为整个生态体系的一个环节,而不再是世界之外的“外星人类”。 正是在新的开放理念下,乔布斯领导的苹果真正将影响力扩展到全世界。乔布斯曾经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是的,乔布斯的确改变了世界,不过不是用他的霸道和专横,而是合作与开放。这也说明他对“禅”的领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乔布斯是否能够像IBM的老托马斯·沃森一样幸运,有一位能继承他思想的领导人继续他的事业?在辞职信中,乔布斯“强烈建议执行我们制定的接任计划,提名蒂姆·库克为苹果CEO”。 此前蒂姆·库克一直在苹果担任COO一职,曾在IBM供职12年,1998年年初,乔布斯重返苹果之后的第二年,他加入了苹果,成为乔布斯的副手。两人性格和作风完全不同,乔布斯脾气无常,而库克则温和敦厚。幸运的是,乔布斯没有将这位CEO“扫地出门”,双方密切合作了13年,蒂姆·库克最终“修成正果”。 只能说乔布斯改变了,变得更加注重整体的和谐,而不再只是“一厢情愿”。乔布斯成功地将苹果融入整个生态体系之中,并进而成长为产业链的领导者。此时的苹果“牵一发动全身”,需要的是一位谨慎的、能兼顾各方利益的领导者,而库克无疑符合这一要求。 乔布斯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从事造福世人的伟大工作”。他从禅中找到自己的理想,也从禅中悟出和谐之道。禅改变了乔布斯,而乔布斯则通过禅改变了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