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缘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说文》中说:“缘,衣纯也。从糸,彖声”、“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凡糸之属皆从糸”,从普遍的因果关系来看,缘是一种冥冥之中的际遇,是生命之间一种比较久远的关系,如人与人之间命中注定的遇合的机会,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机会和可能,缘也是一次机遇的把握或流失。 我国传统的命理学和位理学认为世间万物皆因因缘合和而生,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说这个生命不只这一生,有前生;不只是这一世的前生,还有很多很多的前生。生命的元神是不灭的,好象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绳子,把人及与其有缘的人与事牢牢地拴在一起。 人是随缘来到世上的,家人、亲戚、朋友、师生、熟人等等,人和人在社会网中建立起的各种关系,这都是缘。此生总是遇到好人好事,总能有人帮助,这是善缘,这个善缘是过去结下的,说明这个人过去种下了善因,所以有善的果。遇到不顺的时候,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前世欠下的债,只是在轮回中,忘记了自己曾经做下的过错,这时不要把原因都推到外界或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想着逃避,要懂得以善来化解这个怨结。 缘使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恩怨得以回报。基于这个原因,做人绝对不能再违背因果的道理,所以要懂得知恩、报恩、有善念和慈悲心。这些事情和道理,史料中记载的很多,古来凡相信因果的人,就会自觉主动的去做一个行善积德之人;不相信因果的人,把“生前、身后都是一个生命的延续”当作荒谬,所以就敢放纵贪欲、为所欲为而不计后果。仔细观察和感应,因果就在日常生活中。 传统儒、释、道文化皆从因缘、因果关系来探讨人生意义和归宿问题,从道德的层面来分析“缘”的性质,非常深刻。善缘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修道之缘,道家称为“道缘”,佛家称为“法缘”,指因对“道”、“佛”的信仰而发生的缘份;二是广结善缘,佛家讲的“大慈大悲”不仅针对“有缘”,也包括无缘,慈悲心遍及一切众生,道家讲“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云端佛学,皆指劝善,济世救人,造成众多的善缘,以为将来得度的因缘;三是泛指好的缘份,多做善事,多帮助别人,这样的结果都是结善缘。 修道之缘是人向道、向善,证悟真理的圣洁之缘。如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几乎都讲“道”,老子《道德经》开篇就谈到“道”;佛家讲普度,所谓“佛者,觉也”,因为人人都具有佛性,但达到觉者的标准要通过个人的努力。道缘重是说:这个人的善根较厚,心地较为善良淳厚,这样的人,会很容易接受佛道思想,并很快能发心修炼。比如有的人一听说佛家因果事,便会相信且爱听;但也有些人,不信也不爱听。在信道的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缘份,彼此因为共同的信仰而有了更多共同的语言和心灵的契合。 人一旦走上了修炼之路,凭着坚定的信念就能坚修到底,并能够按照佛道慈悲济世的精神与人广结善缘。如唐代的白居易为杭州太守时,听说道林禅师德行很高,就前去拜访。他看见禅师住在山中古松之下,说道:“禅师住处很危险。”禅师答道:“太守的处境更危险!”白居易听了大惑不解:“我何险之有?”禅师反问道:“身居官场,如薪火相交,可是人在其中又往往意识不到,这难道还不够危险吗?”白居易听后连连点头称是。他向禅师请教说:“人生的道理如何呢?”禅师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三岁小孩都知道这么说。”禅师说:“虽然三岁小孩也知道这么说,但八十岁老人也不见得能做到啊。”白居易一听,叹服不已,从此走上了修炼的路。他不仅自己虔心修行,还用自己的俸禄请人彩绘大型天国世界图、佛像、神像、印佛经,劝勉人们要信奉佛法,相信因果,并写道“愿以今生世俗文字放言绮语之因,转为将来世世赞佛乘转******之缘”。 宋代贤相吕蒙正敬信神佛,每天诵经礼佛,居官廉洁自持,遇事敢言,善知人,有重望,他写了《劝世歌》向世人劝善:敬天知命,多做行善积德之事。教诲子弟要俭素持家,勤修阴德,敬天信神。每次拜佛时祝愿说:“不信佛者,不生我家,愿我子孙、后人世代奉佛”,发善愿,促善缘。 缘份拒绝功利,它是无言的默契,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因为有缘,它成就了人世间的许多期盼和感恩,缤纷了人际间的来来往往,因为有缘相伴,人们有了善愿的许诺和成就。人海茫茫,世事纷纭,多少人坚守着心中恒久的期盼,多少人真正寻觅到自己心灵的归宿,又有多少人在擦肩而过中错失了最珍贵的机缘。有时缘去缘留只在人一念之间。 缘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折射出人们感恩、向善的心理品质和道德观念,寄寓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人们只有敬顺天意,尊重宇宙规律,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在这个凡尘世俗社会中,当我们看到或听到一些悲伤之事时,会发自内心的油然而生出的同悲之情就是我们的善缘,心慈而面善,心悲而庄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