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燕高僧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辽宁朝阳市举行-云端佛学
时间:2018-04-20 03:47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5月19日至21日,三燕高僧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朝阳市举行。60多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佛教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相关领导、教界代表参加
5月19日至21日,“三燕高僧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朝阳市举行。60多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佛教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相关领导、教界代表参加了研讨会。19位专家学者发表了论文。会议研讨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以昙无竭为主的三燕高僧研究,朝阳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教授温金玉的论文以昙无竭为中心,考察讨论了三燕王权政治与宗教弘化空间的关系。温金玉认为,昙无竭所译《观世音授记经》是第二译,与法护译本为同本异译。而昙无竭的西行取经游历见闻《历国传记》又佚,所以,昙无竭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如果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互鉴的视角来看,他的西行连接了草原丝绸之路、从河西走廊至西域以及印度的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在文明交流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对其影响应重新作出诠释。 朝阳佑顺寺住持宽运法师题为《从三燕高僧与辽西佛教的传播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之推行与发展》的论文指出,朝阳虽地处偏远,但一直以来都是连接中原与东北、东北亚与中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是中原联系东北少数民族的中心地带和融合中心。无论是中原的农业文明,还是中亚地区的锡尔河流域文明以及草原文明,都曾经以朝阳为中心而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和发展。朝阳由于多民族的共同开发,云端佛学,一度成为辽西地区乃至中国东北最重要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的中心,对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佛教的传播、社会进步、民族融合以及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川大学教授段玉明指出,西行求法运动是中国佛教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僧众追求真知的不屈精神。此一运动发轫于汉魏之际的中土僧人朱士行,终结于宋初沙门行勤所率的157人的官派求法使团,历时长达千年之久。其中,法显、智猛、昙无竭等,是早期西行求法真正遍至天竺的代表,而非如朱士行、竺法护等仅仅只在西域一带。因为他们的忘身苦励、求经翻译、自述经行等,变成了此一运动的传统。就此而言,法显、智猛固然不可忽视,作为早期参与的昙无竭以其经行地域之广、历时之长,同样不可忽视。段玉明认为,如果自述经行没有亡佚,可以肯定,关于昙无竭在这场西行求法运动中的认识,丝毫不会逊于法显。 原朝阳市北塔博物馆馆长董高指出,北燕时期,由于统治者实行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使得北燕佛教在后燕的基础上迅速发展,盛极一时。从慧皎《高僧传》中即可窥见,当时的燕地高僧,就有昙无竭、昙无成、僧诠、昙弘、昙顺、法度、慧豫等7人。当然,由于慧皎生在南北朝,天下分治,南北对峙,其本传所收皆偏在江南诸僧,而北方之高僧大德收入者寥寥无几。所以说,作为北方地区佛教文化中心的龙城高僧,应该不只这七位。董高认为,三燕高僧所传承和弘扬的佛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秉持继承、传播和发展的理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原朝阳市民宗委主任肖景林题为《北燕高僧昙无竭西天取经历程研究》的论文认为,昙无竭西行的传奇经历,不仅为中国的佛教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还为中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昙无竭所译《观世音授记经》传入后,信众对观音情有独钟,观音信仰长盛不衰,对中国观音信仰产生了重大影响。昙无竭西行取经是开拓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的先驱,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次研讨会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朝阳历史文化研究会、朝阳市宗教事务局、朝阳佑顺寺等单位主办。据介绍,我国北方十六国时期的前燕、后燕、北燕均曾建都龙城(今朝阳市),因此,朝阳有“三燕古都”之称。朝阳是最早的佛教文化传播地之一,自三燕开始,历经北魏、隋、唐、辽、金、清乃至当今,一以贯之、从未间断。公元420年,前燕高僧释昙无竭效法法显,招集僧猛、昙朗等25人,从燕都龙城出发,去西天取经,比唐僧取经早了207年。《大正藏》《出三藏记集》《高僧传》和《佛学大词典》等重要经典,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都有明确记述。昙无竭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高僧,曾对中国文化与西亚、南亚文化的交流作出过卓越贡献。三燕高僧及三燕佛教文化是历史留下的一份丰厚遗产,深入挖掘、研究以昙无竭为代表的三燕高僧的事迹、地位、作用,对于推动朝阳佛教文化发展,做强做大文化品牌,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吴艳)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