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们说:要由平定心来开始修行。 将觉醒放在心中,如果心是觉醒的话,它将安住于平静之中, 有些人不去觉醒,而只想要平静──一种空白,所以他们永远学不到任何东西。假使我们没有这个「觉知者」,我们的修行要以什么做为根基呢? 如果没有长,就不会有短;如果没有对,就不会有错。 现代人一直在学息,寻求善和恶,但他们对超越善和恶之外的,却一无所知。 他们知道的只是善和恶:「我只要取善的。 关于恶的,我都不想知道,我何必呢?」假如你只取善的,在短时间内,它会再犯错。 对会导致错,人们只是不断地在对与错之间寻找,而不试图去寻求非对也非错。他们学习对和错,他们寻求功德,但对于超越善、恶之外的, 却一无所知,他们学习长和短,可是对于非长亦非短的,他们什么也不知道。 这把刀子有刀锋、刀背和刀柄。 你可以只拿起刀锋吗?或只拿起刀背或刀柄?刀柄、刀背和刀锋这些部位都在同一把刀上; 当你拿起刀时,这三个部份都同时被一齐拿起。 同样的道理,你拿起善的,恶的就必定相随。 人们寻求善而试图将恶给扔掉,可是他们却不学习非善与非恶,如果你不学习这点的话,就不会有圆满。 如果你取善,恶便随至;如果你取乐,苦必随至。 执取善而拒绝恶的修行,是小孩子的佛法,有如玩具一样;肯定的,这不会有什么问题。 可是,假使你握持善,恶将会随至,这条路的尾端是混淆不清的,并不很好。 拿个简单的比喻来说:现在,假使你有小孩子,而你只是希望去爱他们, 却永远不经历憎恶,这是不懂的人性的人的想法。 如果你握持爱,憎恶就会追随。同样的道理,人们要隹决心要学习佛法以增长智慧,就会尽可能地仔细学习善与恶。 现在,认识善与恶了,他们做什么呢?他们试图去执著善,而苦亦随至, 他们不去学习超越善与恶之外的,而这才是你们应该学习的。 「我要成为这样子」、「我要成为那样子」......, 但是他们从不说:「我什么都不做,因为实际上根本没有『我』」......,他们不学习这点,而只扛想要善。 如果他们达到善,他们就迷失在其中。 如果事物太美好了,它们就会开始败坏。所以,他们最后就这样反反覆覆地下去。 为了平定心和清楚知道领受法尘的人, 我们必须去观察,追随「觉知者」,训练心直到它清净为止。 你应该使它清净到什么程度呢?假如是真正清狰的话,心应该超越善与恶,甚至超越清净,这就结束了,这就是修行结束的时后。 人们所谓的坐禅只是一个暂时性的平静。 可是,即使在这种的平静之中仍是会有经验产生的。 如果一个经验生起,就必须要有人去觉知它,有人去洞查它、质问它和审视它;如果心只是空白一片,那是没什么用处的。 你也许会见到有些人看起来非常严谨,以至于会认为他们很平静, 但是,真正的平静并不只是心平静而已,也并不是说:「愿我快乐而绝不经验任何痛苦」的那种平静。 这种的平静,最后连达到的喜悦都会变成不满足───苦的结果。 唯有当你能够使你的心超越乐与苦时,才会寻找到真实的平静,那才是真正的平静。 这是绝大多数的人所不学习的学科,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地看到这一点。 训练心的正确方法,是使心光明、增长智慧。 别认为只是静静地坐著就是训练心,那就有如石头压住草一般。 人们迷醉在这里面,认为「三摩地」就是坐。那只是「三摩地」的一个名词, 但实际上,假使心有「三摩地」,那么行就是三摩地,坐也是三摩地......。坐有三摩地、行有三摩地、住有三摩地、卧也有三摩地,这些都是修行。 有些人抱怨说:「我无法禅坐, 因为我太烦躁了, 我只要一坐下来, 就想这想那......,我办不到。我的恶业太重了,应该先消完我的恶业后,再回来禅坐。」没问题,去试试看,去试图消完你的恶业......。 这是一般人的想法。 他们为何这么认为呢?这些所谓障碍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研究的。 只要我们一坐下来,心就立即向外跑。我们也去追随它,试图将它带回来,再做审察......,然而,它又跑走了;这才是你们应该学习的。 绝大多数人都拒绝从自然中去学习......,就如同一位拒绝作功课的顽皮学生。 他们不希望看到心的变迁,这样你怎能增长智慧呢?你必须和变迁同住。 当我们知道心就是如此──不断地变迁,一旦认识这是它的本性,我们就会明了。 我们必须知道那时后心在想善和那时后在想恶,它一直在变迁,我们必须认识这些事情。 假如我们了解这点,那么,即使我们在想的时候,一样能安住于平静中。 譬如说:假设你家有只小宠物──猴子。 猴子无法长时间静止不动,它们喜欢到处乱跑乱跳、抓东抓西的,猴子就是这样的。 现在,你到寺院里来,看见这里的猴子,这只猴子一样静不下来,一样到处乱跑。 可是它干扰不到你,对不对?它为何干扰不到你呢?因为你以前也养过猴子,所以了解猴子是什么样子的。 假使你认识一只猴子,无论你走过多少省分、看过多少猴子, 都不会被它们所干扰,对不对?这就是一位了解猴子的人。 如果你了解猴子,那么,你就不会变成一只猴子; 假使你不了解猴子,你自己可能就会变成一只猴子!了解吗? 当你看到它伸手抓这抓那时, 会喊: 「嘿!」你很生气......,「那只该死的猴子!」这是一位不了解猴子的人,知道家里的猴子和寺院里的猴子都是一样的,你为何要受它们干扰呢?一旦认识猴子是如何的时候,那就够了, 你便可以安住于平静。 平静就像这样。 我们必须去认识感觉,有些感觉是愉快的,有是不愉快的,但那样不重要,那是它们的事,就如猴子一样,所有的猴子都是一样的。 我们明了感觉有时是愉快的,有时则否──那是它们的本然。 我们应该了解它们,并知道如何放下它们。感觉是不稳定的,它们是变异(无常)、不圆满(苦)和无主(无我)的。 一切我们所知觉的,都是如此。 当眼、耳、鼻、舌、身和意(心)领受感觉时,我们知道它们,亦如认识猴子一般。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安住于平静。 当感觉生起时,觉知它们。 你为何去追逐它们呢?感觉是不稳定的,一下子这样,ㄧ下子那样,它们是依赖变异而存在的。 我们这里所有的人,一样都是依赖变异而存在。 气呼出之后就必然会再吸进,它势必要有这样的改变。试著只吸,你做得到吗?或者只试著呼出而没有吸进......, 你办得到吗?假使没有这样的变更,你可以活多久?吸进与呼出必须一定都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