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一篇博文,讲的是博主在梵音洞看到观世音菩萨显圣的事,讲得十分具体可信。于是我想起我家附近的杭州大学路新村的孙玉生,80多了仍十分健朗的他从文革前就开始念佛,在那个亿万人喊“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年代居然能潜心向佛,让我非常赞叹和惊讶。在公园里跑步时我经常与他交流。他曾多次见到观世音菩萨显圣,其中包括在普陀山梵音洞的那次,他是这样对我描述的—— 那时我在杭州铁路分局人事科工作,科里组织大家去普陀山旅游。当时大家都走开了。而我一个人来到梵音洞,只见亭子里跪着一个合掌拜佛的比丘尼。只见她在朝我招手,我走了过去,她用手指向洞口,我马上想到一定是观世音菩萨显圣了!但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没看见什么。于是我问她在哪个位置,她仍指了指同一个方向。我再次定睛细看,慢慢的,我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观世音菩萨,与我家供的几乎一模一样。我越看越清楚,越看内容越丰富!接下来我不仅看到观世音菩萨,而且还看到她身边的两个童子。在菩萨的右侧还有五六位菩萨,但我叫不出名。我连忙跪下磕头礼拜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还有一次是在杭州铁路文化宫(现已拆)放映厅外侧的收票处附近,我们有一群人在练功。在我闭目双盘打坐时,眼前出现了坐在莲花座上的观世音菩萨,异常清晰,异常鲜明,连莲花上的露珠都一清二楚,而且四周的墙壁等所有现实物体这时都消失了。还有一次是在文革前,我们在六公园再往前一点的高等法院附近练功,突然我看到前方的西湖湖面上出现了一位很高很大穿灰色僧衣的比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后来有人告诉我,那是我前世修行时的师父。 以上是孙玉生伯伯讲的显圣事迹。下面便是我前面提到的那篇博文。此文是这样的—— 末学去年去了普陀山,其间去了著名的梵音洞。梵音洞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 末学虽然去普陀山已经有5次,但梵音洞只去过2次,都没看到菩萨圣容。第一次与妈妈去,什么也没看到;第二次正好在翻修,所以也不能去洞口观瞻。这次是第三次,与妻子一同前往。 2011年8月1日中午,我们来到了梵音洞,在各个佛像前磕头完毕后,末学就来到了洞口,仔细观察黑乎乎的洞口。梵音洞中有一石块(石桥),由于洞里没有光,看进去黑乎乎的一片,隐约可见洞深处的石块。 我与我妻子两人瞪大了眼睛看了好久,什么都没有。我就去边上休息念诵观音菩萨名号,然后再回来看,依然是啥都看不到。曾有一位师兄说,她等了15分钟才看到的,而我已经来回看了30分钟多了,我又跟边上的一位僧人聊了下天,他建议我们念观音菩萨名号,继续观察。 我就跟我妻子再去看。我忽然发现在石桥下方的黑暗处出现了三个白雾状的长条形,这个是之前没有的,但也谈不上就是观音菩萨。这时妻子对我说,在石桥下方有个观音菩萨啊。我再去看,忽然发现那三个白雾状的长条形延长了,变成了站立着的白衣观音的形象,尤其是莲花座,花瓣片片,十分分明。整个观音像大致占据了石桥下的狭长空间的一半长度。 我跟我妻子都激动了,然后开始彼此对照,一对吓一跳,她看到的竟然比我小很多,是一个身姿婀娜类似绿度母的形象。而我看到的是一个白衣观音的形象。 我按照她指示的看,看来看去没有看到绿度母,而她按照我的提示,不到半分钟看到了我所看到的白衣观音形象。 而这时我周围的人却都一片茫然,并无所见。 见到观音后,我们心满意足地向洞口顶礼,然后往回走了。到了半山腰的亭子,遇到一对老夫妻,他们也刚刚从洞口回来,他们说没看到,我们说看到了。那男的说是天上的云导致石头上的反光。这个说法很容易否定,因为当时万里无云,而且梵音洞非常深,太阳的偏移也不可能使石头反光在几分钟内发生变化,洞里当时是黑黑的一片。他妻子听了我们的话后又回到洞口去看了,过了一会儿高高兴兴地回来说,她也看到了,非常开心。 第二天我们在爬了佛顶山之后在下午一点多又来到了梵音洞。 我们又继续猛看洞口,刚开始又是无所见。到后来,我慢慢地在洞的下方看到了一个印度人长相的男性观音头像,螺髻发很明显,这次可以看到眼睛鼻子嘴等,但两三秒钟之间他的相貌会有变幻。而这次我妻子却没看到。最后快离开时,我妻子又看到了昨天我们看到的白衣观音像,然后让我看,我却一无所见。 这一切都验证了众人传说中的在这个洞中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的说法。 这次看到观音菩萨后,我通过反复推敲,排除了是视觉疲劳导致的幻觉或者光影反射的可能。如果是光影反射,就不可能一个人能看到,另外一个人看不到。而且第一天我们看到的白衣观音是由非常匀称的白雾构成,而山洞里的嶙峋石头反光是不可能如此匀称的。至于是否是视觉疲劳,我虽然对此无研究,但我的理解是,云端佛学,视觉疲劳导致的幻觉应该是瞬间的、不稳定的,随眼球的移动而变化的,但我们看到白衣观音并不是一瞬间的,而是时间很久,显现非常稳定,并不随眼球的运动而变化位置,始终固定的。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在梵音洞看到大悲观世音菩萨! 愿观世音菩萨的加持片刻不离我们! 南无观世音菩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