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普陀山沿岸的条木小道,聆听小岛梵音迴荡海浪声声,总给人时光穿梭的感觉。是啊,山海依旧,许多往事都已随风飘散。尘世充斥的种种奢望,各人不同的难言苦衷,生活里突如其来的是非纠葛,情感中叵测难料的背叛欺骗……所有的悲喜,聚散,云端佛学,成败,在生命短促的单行线上,都像路边的花草,一闪而过,都不抵岁月无情的风雨而终成泡沫。我的心一阵释然:人生不过百年,悲和喜都一样要渡过,淡定从容的修为和随缘达观的心态才是解脱生死的唯一坦途啊! 六祖慧能大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两千多年来,中国古代士大夫一直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人生信念的圭臬,更将“既应投入,也亦超脱”作为人生态度的一大课题。所谓投入,就是投入事业,投入生活,让我们于工作、学习、家庭、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当中,心不失衡,不迷惑、不怨叹、不计较,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份内事,以积极入世的精神,来解决人生价值和安身立命的问题。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脱则赋予人生浪漫的精彩。须知“富贵荣华,如过眼云烟;名利荣辱,皆身外之物”,净土不在山林,不在人间,就在我们的清净心中。深悟此理,自会安闲恬静,虚融淡泊,“用出世的心,去做入世的事”,这就是大乘菩萨。 机缘总是光顾有准备的人,而有准备的人却未必都有机缘。“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人生苦短,转瞬即逝,有梦想、有信仰就要虔诚、踏实地依规而行。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不要脱离生活地奢谈“慈悲心”、“菩提心”,张嘴“断三毒”,闭嘴“勤三学”,要知道真正的慈悲心、菩提心,是从根本上铲除“我执”的,真正的自由,是不被虚妄的执著所捆缚。真正的幸福,源自内心的祥和安宁。君不见,生活中一些现象处处充满着矛盾和烦恼,而它,恰恰正在检验、警示着我们每个人的修行。有的人拜了十年佛,未拜父母亲。烧了十年香,未消嗔恨心。放了十年生,未戒荤与腥。磕了十年头,未感众生恩。这种可笑可悲与世俗一切对立的事情,是在亵渎佛法,贻误修行。既如此,福从何来?慧由何生?又谈何修心?谈何精进呢? 匆匆的几日佛国拜谒如白驹过隙,归途的车厢内,师兄们兴致勃勃地分享着朝圣体会。窗外,风雨依旧,青山河流次第掠过,如梦的江南山水渐行渐远。我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怎样在这有限的人生中追寻无限的生命价值?怎样选择自己的生命坐标而不负此生?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息尚存的生命固然可贵,但觉与迷,才是真正的生与死啊!变化中的万事万物,不存在注定不变的命运,而始料不及的无常,恰恰意味着凡事皆有改变的可能。人生所经历的一切烦恼痛苦,不仅会完结一段旧的因果,更会嬗变成为新的善因,开启一连串正面的反应,只有这样,佛就会离我们很近,解脱也就离我们很近……冥想中,熟悉的《三宝歌》又在耳边蓦然响起:“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透过窗外无明的风雨,我极目远眺,突觉心中一阵颤栗,我仿佛看到,一扇庄严、清净的自性大门正在前方流光溢彩、轰然洞开! 二0一六年九月十五日定稿运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