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最后只得说道:“我现有三点疑问,若你能圆满解答,我就开许你出家求道,否则就再勿提出此等要求。前些时候你到鹿野苑城中去时,曾说过‘鹿野苑是空城还是有人居住’,请问这是何意?” 太子说道:“大王,我无罪过时你却下令杀害我,而鹿野苑城中竟无一人问一声‘此人因做下何等错事而被处死’,故而我才会思虑是否城中众人均已全部死去。” 国王不觉点头赞叹道:“所答甚妙!不过你为何在见到死尸时要说‘此尸为死人所留抑或活人所留’?” 太子解释说:“如一人因犯罪而被杀,则此尸为死人尸;若一人行善亦被处以死刑,此则为活人尸,我当时发问即为此意。” 国王又称赞说:“所答甚妙!那你看到稻垛时,为何要说‘此垛为无人吃过之垛,还是已被人食用过’?” 太子对这最后一问回答说:“大国王,农夫若在庄稼成熟时将其收割并全部享用,则无剩余种子可供继续播种。同理,若一人以前世所造十善而致今世享有人身,不过若此人不再积极造作十善业,待前世善业耗尽、善根毁灭时,他短暂得到乐趣果后终会堕入恶趣。想及此,我才有上述疑问。” 国王闻言不禁失声痛哭,他泪流满面抱住太子感慨道:“你出家修持去吧,我亦欲为你弟子。”国王言罢又对诸大臣说:“各位大智者,我哑跛太子若不出家会如何?”大臣们回答说:“大国王,他若不出家必当国王。”国王又问他们:“你们儿子又会变为何等人物?”众大臣说道:“均会成国王之臣仆。”国王鼓动众人说:“我哑跛太子已决定出家,你们儿子为何不出家跟随?”众人附和道:“国王如何吩咐,我等照做就是,我们儿子也可追随太子出家。” 当时离鹿野苑不远处有一寂静地,一大慈大悲之仙人修行者住于其中。哑跛与五百童子准备好大批财物后,便一起前往仙人处出家学法。仙人向他们传授教言,众人全都依之精进修持,哑跛于其中首先获得五神通。仙人圆寂后,哑跛将各种妙香放在仙人身上,焚烧后又行供养。接下来他又开始对五百人传授教言,并使其全部现前五神通。 哑跛舍弃王位,至森林中现前禅定之功德,乃释迦牟尼佛因地时所为。 又释迦牟尼佛曾为外道本师,名为美眼,远离执著一切妙欲之贪心,又具有种种神变。他于成千上万众生前宣说无尽清净法门,首先听闻他教法之众,大多都于死后转生梵天天界;有些则转生为人天中有福报者。 美眼本师已获得第二禅定,与他修行境界同等之婆罗门子摧灭、护象等人亦获得同等果位。 释迦牟尼佛曾为外道本师,名为哑跛,具种种神变,对世间妙欲无有贪执。他门下有五百婆罗门弟子,哑跛有次心中暗想:我这些婆罗门弟子为何不能获得五神通?他反复思索原因后终于想到:这些弟子拥有人皮、树皮、净瓶、木棒、浇灌勺 等众多物品,他们占有如此多之财物,哪里还知少欲知足。他们还整日忙于准备蔬菜、莲根,这样“修行”何能得五神通?我一定要想方设法治罚他们,否则他们根本无法摆脱束缚。 哑跛非常精于调化众生之术,他首先告诉弟子们说:“我欲精勤内观。除供养我水果之一婆罗门弟子外,任何人都勿见我,唯除十五日这天。” 制定下这条规矩后,哑跛有次远远望见一只野兽正向自己方向走来,他便自言自语道:“野兽,你来的正是时候。你与我情况相同,只求温饱就已心满意足。但这里有些人并非如此,他们整日忙于寻觅蔬菜、莲根等物,不知餍足。”婆罗门弟子知道后议论纷纷:“规定不允打扰上师之时间已过,我们前去拜见上师,他应能与我等交流。上师既能跟野兽讲话,那也必定能与我们交谈。”于是他们便相拥来到哑跛面前。 但哑跛却未答理他们,众人好生奇怪:上师不对人讲,却对野兽言语,这到底为何? 此时一长有野兽形象之人远远向哑跛处走来,哑跛远望到他后便开口说道:“持有野兽形象者真乃善妙,你只拥有一份净瓶、木棒、浇灌勺等物,只求能解决温饱。而这里有些人却非同一般,他们拥有很多人皮、树皮,还要四处寻觅蔬菜、莲根,永不知餍足。” 众婆罗门弟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上师是在赞叹清心寡欲,斥责贪欲之过。他们心想:上师是在治罚我等,从今日始,除必备浇灌勺、净瓶等资具外,余者全部丢入名为常流之江河中。心意已决,他们就决心跟着上师精进修学,力争清净心相续,各人行为皆能如理如法。 待他们对上师恭敬顶礼之时,上师眼见众弟子心与行为皆清净无染,就马上开始宣说能令五神通现前之法门。 当人寿八万岁时,对众生身心造成痛苦、危害之种种因素有:寒热、饥渴、贪欲、疾病、衰老等等。当时有一国王名为具作,于其治下森林中有一烈卓达大树,树旁居住有一如萨拉大树般之婆罗门,名为辐轮婆罗门,也即因地时之释迦牟尼佛。辐轮对五百婆罗门子教授婆罗门秘诀,他有次在寂静地想到:所有人众皆寿命短暂,而来世则真实不虚。既得转世再生,但生已无一不死。看来人在存活时就应修持善法、行梵净行,而现今之人却于有意义之善法不加重视。不过无论如何,我都应出家求法。 辐轮将自己想法告诉诸位弟子,又征询众婆罗门子意见。他们坚定说道:“我们所得一切皆依赖上师传授,既然上师欲出家,我们也跟你前往。”辐轮观众人因缘皆已成熟,就带领他们全部出家学法。他教众人断除五障、修四无量心,人们此时都称他为辐轮大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