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在石码农贸市场买了一只乌龟,我们想把它放生,但又担心会对生态造成破坏,想让你们鉴定一下。”昨天下午,杨先生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说,这只困扰他们的龟,将近10斤重,背上有三条背脊,脖子尾巴上都有刺,好像披着一件铠甲一样。它暂时被放在一个铁盆中,除了一身“铠甲”,这只龟还有长着弯弯的“鹰嘴”,时而张开大口,看起来很凶猛。 放生,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善行。今日,全国各地,不仅寺庙之内几乎都建有放生池,许多旅游景区,也建有放生池,而一些城市,也会组织开展放生活动。表面上看,放生,只是将一些动物放回大自然,而深层意义在则于,在一次又一次的放生活动中,仁恕精神与慈悲之道,也都得以涵养和践行。尤其是时下,我们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而社会的和谐,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必须包括人与一切生灵之间的和谐。在放生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这必将有助于引导我们树立爱护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进而从根本上消减滥捕滥杀的行为,消除暴戾之气。 不过,如同许多事情一样,放生,也存在着“好心办坏事”的结局,2012年6月,十余名北京游客到河北省兴隆县苗耳洞村放生从市场上买到的数千条蛇。但这一做法引起当地人恐慌,全村男劳力均放下农活加入“打蛇行动”。由于不知道被放生的蛇是否有毒,而且担心被放生的蛇伤害,当地苗耳洞村能出动的男人已全部上阵打蛇,且已打死了几百条蛇。这样一来,原本想放生却害死了这些蛇,与放生者的愿望背道而驰。与之相比,胡乱放生的另一重危害则是,对某些的生态平衡构成致使威胁。上述新闻中的那一只乌龟,据专业人士介绍,便是一只鳄龟。原产于美洲的鳄龟属于外侵物种,又是食肉动物,如果放生,它会吃鱼类、螺、虾、水蛇等生物,伤害本地水生物种,破坏生态环境。 而这一现象,也给越来越多的放生者以及管理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考虑到生态的平衡,放生,可能也不是我们想放就能放了。这方面,广西自治区的做法值得借鉴。2015年伊始,广西自治区质监局对水生动物放生发布了地方标准《水生动物放生规范》,希望通过《规范》引导社会民众科学放生、文明放生,减少生物入侵途径、降低生态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放生之善,首先“善”在那一份善心,而这一份“善心”更需要辅之以“善行”。保护生态系统的迫切性,已经不容我们面对随意放生而无动于衷,这是职能部门的职责所在;而科学放生,文明放生,也是我们每一个市民所必须承担的义务。只有在科学制度的引领之下,我们将乐于放生与善于放生相结合,放生之行,才不会演变为害生之举。(特约评论员 周齐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