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金刚经》与福慧自在
(一)福报的界说是:已往种福此刻有福,此刻种福将来有福
(二)伶俐的界说是:当做的事要恰到甜头地去做,当说的话要适如其份地说
(一)修福当与修慧共同
(二)修慧是从修福中示意
(一)戒定慧三无漏学
(二)行布施而不住相
(三)法布施好事最大
所谓「自在」,就是无拘无束,不受任何阻碍;自由自在是大家求之不得的事,然则,真要享有自在还真不是一件轻易的事。
三十多年前,我在山中修行。当时辰我跟一位老法师说:「我此刻被关起来,一点也不自在。」
老法师回我一封信说:「谁得自在了?」他说,他也是不自在的。他的意思是说,无论怎样,我们的身材事实很小,保留的情形也很是有限,要从我们身材得自在已经不轻易,要在情形里得自在,那就更不轻易,可是他也回了我一句话:「心得自在,就是真自在。」
其时,我见到老法师给我的这一句激励后,溘然认为我在山里的关房无穷宽大,而我本身是天下上最荣幸、最有福报的人;由于我有「本身能处理赏罚本身」的自由,我能把本身关起来,这就是很可贵的自在。想把本身关起来就能关起来,这也是我的自在。尚有,我在山里可以或许不受凡间很多贫困事的滋扰,由于我不看报纸、不听收音机,凡间的许多事都跟我不要紧;由于对凡间的事不知道,以是我认为本身从凡间获得自在。
因此我又写一封信给老法师,说我很自在,把这些设法和感觉都陈诉老法师。
老法师就写信骂我:「你这种自在,便是是说,把本身的耳朵塞起来,不听表面的声音,就觉得表面没有声音,这不是自在。真正的自在是受人家吵,被人家闹,而本身心中不受影响,这才是真自在。」
究竟上,老法师讲的话,佛经内里随处都这么说,只是我没有留意到。因此我学会了在任何环境下都自由自在,那才是真正的韶光、真正的享受。
曾经有一位禅师说过:「存亡自主,往复自由。」这听起来很是诱人-存亡可以自主,而往复可以自在、自由。可是很多人误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所谓存亡自主并不是说,有人要杀你的时辰,你可以不被杀,碰着劫难的时辰,你可以停止统统伤害。而是说,你很清晰你是怎么死的,死的时辰一点也没有憎恨、惊骇,清清晰楚、明大白白地晓得时辰到了,知道我在这个社会上应活该了,以是死得很是自在,这步崆自主,并不是说可以或许停止全部统统坚苦。
这位禅师曾经由于政治上受到连累,而被关在牢里许多年,最后死在牢中,这在释教中称为「教难」,然则他照旧讲「往复自由」。假如我们想象中的往复自由是一种神通,那么,他大可以不必被关在牢里;纵然被关在牢里,应该也可以随时运用神通分开牢房,就是我们所称的「航行自在」,有人觉得这才是「往复自由」。着实不是,禅师的意思是说,来,是我要来,不是被动的;去,是我要去,不是被动的。业力要我来,我就来了,这不是我本身要来的吗?业力和人缘要我去,我就去了,这不是自主的吗?尚有,本身正在狐疑之中,不觉得狐疑,这叫作可以或许安于狐疑、安于坚苦。假如在这个环境下,心还能很是的安宁,这也叫作自在,叫作自由。
以是佛法中讲的自由自在,是从心田做韶光,并不必然要求外境能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快意。然则佛经也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没有抱负、安于近况、不求前进、什么工作都不必做,横竖任何时辰都是自在的。释教照旧重视起劲全力,改进社会情形。
一、福报与伶俐是一体的两面
起首切磋福报和伶俐的界说:
(一)福报的界说是:已往种福此刻有福,此刻种福将来有福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因果的见识。究竟上,种瓜未必会得瓜,种豆未必必然得豆,为什么?由于假如那颗瓜子自己都没有成熟,种下去往后,不施肥,不浇水,不给它阳光,那么这颗瓜子纵然种下去,也不会得瓜。
可是,不种瓜是不是有瓜可得?虽然没有!种瓜尚且不必然得瓜,不种瓜怎么也许有瓜可得?因此,我们必需但问耕种,不问收成。培福就犹如耕作,长短常必要的,福的内在又分成以下几种:
1.惜福、培福、种福、眷注社会、好处人群,是真有福。
许多人以为,享福的人是有福的,以是看到别人住的屋子好、坐的汽车好、穿的衣服好、社会职位高,便说他有福。其拭魅这只是在享福,未必真的有福。每一小我私人在已往生和这生平中,所种的福是有限的,假如把福报享尽了,就会成为一个没有福的人,以是有福的人要惜福,不要把福报享尽,并且要生涯它,增添它。
本日的社会,许多人都不知道惜福,衣服并没有旧到不能穿就不穿了;饮食并不是讲究营养,而是但愿吃到更贵的对象。这都是不吝福,惜福的人是岂论糊口在任何情形环境下,城市鉴戒本身,知道本身的福报有限,不要一下子享完。
我在美国方才开始开发道场的时辰很是穷,没有屋子,租来的屋子里什么也没有,真的是一贫如洗,连碗筷锅盘都没有。可是美国这个处所很可爱,许多家庭会把多余不消的对象丢掉,但这些对象多数都是齐备的,只是样式旧了些,甚职苄些基础就是全新的,因此,我和学生们就在马路边捡这些对象。
我们穷得乃至连吃的对象也没有,以是,天天晚上十点往后,我们就上街到菜摊子旁、面包店里去捡当天卖不掉,筹备成为垃圾的对象,我们带返来煮一煮、烤一烤,就是一顿丰厚的美食。
其时,我们吃的是「垃圾」,用的是「垃圾」,虽然,我们就住在「垃圾」内里。然则我和我的学生们都过得很是舒畅,并且我们捡的时辰很欢欣,带返来的时辰很欢欣,吃的时辰也很欢欣。
我其时对学生们讲了两句话:「冬天冻不死就好,泛泛饿不死就好。」我们以这两句话做为糊口的原则,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下来。
曾经有一位美国人来,看到我们糊口的状况,就问我:「法师,你这样苦在美国做什么?你没有处所去了吗?」
我说:「我要去的处所就是美国,而我也到了美国。」
他说:「你到美国来做什么?」
我说:「我到美国就是来过这样的糊口啊!」
我以这样的方法糊口下来,也因此作用了很多美国人,跟我一路糊口,跟我一路学佛。我在物质上过得很是穷,但生理、精力上却很是富饶,这就是惜福。不外其时基础称不上惜福,由于基础没有福可享,而是我必必要在清贫的环境下,也能糊口得很舒畅。
孔子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其时,我想我住的处所也许比颜回还好,以是也感受到很兴奋、很舒畅,事实我的福报还比颜回大一点。
本日岂论是在美国或台湾,我们道场的情形徐徐好了起来,经济前提也徐徐好转,可是我们照旧不行以挥霍。我经常跟农禅寺的徒众这样讲:「我们可以吃好的、用好的,可是有一个原则,必然要自制。既自制又能好,那步崆最好的。」自制的不见得就好,照旧要讲究品格,可是绝对不能是昂贵的对象。
其次,我们要「培福」。培福就是福报不足多,以是要继承作育福报。怎样作育呢?就是用「布施」来作育福报。
然后是「种福」-没有福的人要种福,福报不足的人要培福。《金刚经》中多次谈到布施的重要,包罗持戒、忍辱,这都是培福、种福的前提和要领。
该怎样培福呢?最重要的就是眷注社会、好处人群。至于眷注本身的子女,眷注本身的太太、本身的丈夫、本身的怙恃,算不算培福?算!由于释教讲的「福田」-即种福、培福的境界,也包罗本身的家族、亲朋在内,虽然统统众生、国度社会,以及师僧三宝都包罗在内。因此,支持宗教奇迹、护持宗教奇迹、敦促宗教奇迹,是培福;孝养怙恃、种植后世、眷注国度社会、尽任务、尽责任,是培福;对付统统众生给以安和乐利,也是培福。以是种福的范畴包罗统统人,亲疏岂论、厚薄不分,只要有人必要,我们就要去做。
不外,我们都是凡夫,种福培福照旧要从我们方圆的人做起。有一些人听到法师说扶养三宝是最上的福田,功效把子女的教诲费、零用钱扣下来扶养三宝。
叨教诸位,这样做对差池?假如然的这样做,也许会引起子女对释教的排出和反感,反而害了释教,不是真的种福。
假如小孩子原来爱吃零食,叫他少吃一点零食,把买零食的钱省下,捐给必要的人,同时汇报他说,种福、扶养三宝、接济清贫,长短常好的一件事,以此作育小孩对三宝的敬服心和对人类的怜悯心、爱心,这样才不会有反结果。以是,种福也必要有伶俐,不然会招至对释教的粉碎和诋毁。
前面我们讲到《金刚经》里有一, 位父老叫作「给孤傲」,是一位很是有钱的人,他把工业扶养三宝、接济清贫,对付鳏寡孤傲、无依无靠,以及麻烦急难的人给以接济,这才是真正有福报的人。
把本身和本身家庭的福报和很多人配合分享,便是是把本身的福报储存在银行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储存到「无尽藏」。若是你只有一百块钱,可是你说:「我没有特定的工具,这一百块钱,谁必要它,我就给谁,帮他一点忙。」用这种心态布施的好事,就叫作「无尽的好事」,就是「无尽藏」,为什么?由于没有特定的工具,统统的人、全部的人都是他布施的工具,固然只有一百块,大概辅佐了一小我私人,可是好事却是无限无尽的。像这样没有必然工具地辅佐度化众生,这就是无尽的好事,也就在是度无量的众生。
2.守财、享受、弄权、铺张无度、假公济私,乃是无福。
有钱舍不得用,也不知道怎么用,是「守财奴」。守财奴的享受就是本日看一看帐户里有几多钱,来日诰日看一看客栈里有几多财物,只知浏览本身的财产,乃至对本身的子女、对家里的人都很小气。赚了钱却不分明善用财产,只知道一向累积在哪里,这是没有福报的人。
曾经有一位大亨汇报我一段话,很故意思,也很有哲理-
他说:「法师,你知道我们有钱的人,有的是什么?」
我说:「有的是钱啊!」
他说:「不是,我汇报你,我们有的是零。」
我说:「什么意思?」
他说:「工业增进时,暗示又增进了一位数,就是多了一个圈圈,也就是一个零。工业镌汰时,是少了一位数,也就是少了一个零。增进时,增进一个零,镌汰时,镌汰一个零。」然后,他又说:「有钱的人,多数他本身是没有钱的,都是在公司里用钱,我身上没有钱,以是,有钱的人是没有钱的。」
我说:「那有钱有什么意思?」
他说:「可以玩零字游戏,这太故意思了。」
我说:「既然知道是零,那你就应该好好做功德。」
他说:「是,可是每每身不由己、心不由己。钱是我的,然则我要用它时,却不简朴,不是我要用钱就可以用获得。以是,法师,我很倾慕你,没有钱,正好。」
也许许多有钱的人也有这种感觉,有钱,要能受你支配,假如不能支配,这些钱便是不是你的。
不外,也有许多有钱人很是节减。我熟悉一位有钱的居士,他很是节减,有一次我看到他早上起来泡红茶加生姜片,还出格看护他太太:「泡完的生姜要用保鲜膜包起来,还可以吃。」
我问他:「你怎么连这一点点生姜也小气?」
他说:「法师,我不是小气。钱不是我的,是各人赚的,是员工以及和公司相干的全部客户配合赚的。我的钱不能任意乱用,假如任意乱用,就对不起他们。我把钱省下来,因此到现我才有手段来护持三宝、扶养法师,请你来替我做我说:「那有钱有什么意思?」
他说:「可以玩零字游戏,这太故意思了。」
我说:「既然知道是零,那你就应该好好做功德。」
他说:「是,可是每每身不由己、心不由己。钱是我的,然则我要用它时,却不简朴,不是我要用钱就可以用获得。以是,法师,我很倾慕你,没有钱,正好。」
也许许多有钱的人也有这种感觉,有钱,要能受你支配,假如不能支配,这些钱便是不是你的。
不外,也有许多有钱人很是节减。我熟悉一位有钱的居士,他很是节减,有一次我看到他早上起来泡红茶加生姜片,还出格看护他太太:「泡完的生姜要用保鲜膜包起来,还可以吃。」
我问他:「你怎么连这一点点生姜也小气?」
他说:「法师,我不是小气。钱不是我的,是各人赚的,是员工以及和公司相干的全部客户配合赚的。我的钱不能任意乱用,假如任意乱用,就对不起他们。我把钱省下来,因此到现我才有手段来护持三宝、扶养法师,请, 你来替我做功德。」
其它尚有一小我私人,他不是亿万大亨,但至少是万万以上的大亨了,有一次他来寺里,我问他:「本日你怎么来的?」
他说:「坐公车来的。」
我说:「你的车子怎么了?」
他说:「本日为了到寺里来,以是我把开车的汽油钱省下来,买一篮生果来供佛。」
我就说:「那爽性把车子卖掉,以后往后每天坐公车就好了。」
他说:「法师,你错了,泛泛我要赶路、赶时刻,本日是我的休沐日,我没有事,横竖是到寺里来,迟到一点、早到一点都没有相关,我不赶时刻。尚有,平常假如我不搭汽车去开会的话,偶然辰人家还不让我进门哩!」
这位居士的设法和作法,使我很打动。
和财产一样可以或许施展影响他人成果的,即是权利。有权的人登高一呼就能万山响应,一小我私人讲一句话就能使万万人获得好处,这是种福。
俗话说「人在公门好积德」,许多清官囊空如洗,没有钱,可是可以或许做功德,可以或许争取到好的方案,对我们的国度、社会人民有益,纵然小我私人囊空如洗,却能蕴蓄无量的好事。
相反地,权利也可以害人,就像刀一样,刀能杀人,也能救人;大夫用刀是救人,屠夫用刀是杀人、杀牲。以是,弄权是损福的事,假公济私,是最没有福的人。很多人面前的福来自于损人而利己,外貌上看起来仿佛本身占了自制,获得甜头,现实上,本身的丧失更大。这是从因果见识来看,从社会互通有无的概念来看。
3.福报当与德性响应。
《金刚经》中「福德」二字连用者达十六次,单用「福」字者六次。「福」必然要有「德」,有福而没有德,不是真福。德就是道德、德性的意思,福德等于好事,也就是《金刚经》中所夸大的布施、忍辱、持戒三大项目。
布施之中以法布施的好事最大,持戒和忍辱也都跟布施相干,持五戒又叫作「五大施」,是五种大布施,忍辱是为了利他,是菩萨行,现实上也与布施相通。
俗话说「给他鱼吃,不如教他打鱼」,也就是教对方学会捕鱼、结网的技能。由于别人给的鱼,是会吃完的,吃完就没有了。假如教会他结网的技能、捕鱼的韶光,他便永久有鱼可吃,永久可以糊口下去。
法布施所指的「法」就是见识、常识或用来糊口的要领,也就是修行的见识和修行的要领。所谓「修行」,各人不要把它想象得太抽象、太巧妙。修行,就是补缀、批改或修改我们「身、口、意」三种举动。换句话说,身材的举动、生理的举动和说话的举动,以佛法的见识和尺度做为依据来批改、修改、补缀,就叫作修行。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刻都可以修行,并不必然是打坐、念佛、敲木鱼才算修行。
譬如说,你一不警惕鄙言粗语骂了人,内心顿时想到:「我方才听了《金刚经》,我怎么骂人?」这就是修行,由于你能顿时警醒到本身出言不逊,警醒本身口德不良要悔改,这就是修行。以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刻,都可以修行。
(二)伶俐的界说是:当做的事要恰到甜头地去做,当说的话要适如其份地说
1.世俗的伶俐:
世俗的伶俐指凡间的各种常识、学问、见识、技能、慎思明辨,以及我们溘然间心灵福至的发明。
2.出世的伶俐:
出世的伶俐,是小乘的伶俐,是自了、自脱节。洞察统统征象,无非人缘生灭、因果流转,实证统统征象无非无常、苦、空,以是厌离统统征象。
固然说造了因必然会有果,以是有人但愿透过全力获得好功效,并且获得功效往后,还越发一层全力,但愿有更好的功效在后头。然则,凡间各种征象生生灭灭,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以是不真实;也由于是无常,以是会带来很多苦恼、烦恼。
不单生命是无常,全部权、利、名、位、势,也都是无常的。权力名位势等固然有效,可是难以永久生涯,以是会令人发生苦恼。譬喻,荣华轻易,清贫难,清贫的人一旦荣华之后,若再转为清贫,他就受不了了,乃至要自杀了。
人世全部统统的情形,不管何等完满,都不行能永久存在-花不行能永久盛开,人不行能年年十八岁,统统事都有聚散悲欢,这就是凡间的无常。假如知道「空」,就可以或许放得下,分开凡间的统统征象,进入涅槃地步,不再来这凡间。但也由于小乘释教徒是厌世的,以是释教经常被人以为是悲观、躲避实际的,指的就是小乘的头脑。
3.佛菩萨的伶俐:
如《维摩经?菩萨品》云:「修养众生而起于空,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示现受生而起无作。」《金刚经》中则提到「灭度统统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度尽统统众生,却不认为本身度了众生,就是「修养众生而起于空」。
「不舍有为而起无相」-「有为」的意思是有作为、有祈望、有全力,有因、有果,统统都有。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现世中对全部的征象和一样平常人完全一样,身为在家人也必要授室、生子、立室、立业,为小我私人的功成名就、社会的兴旺康乐全力。可是,跟一样平常人差异的是,固然做了这么多事,还能以「无相」来对待,了然统统征象都是空相,都是虚妄相。
「示现受生而起无作」-小乘人厌离凡间,唯恐凡间很多题目困扰他,以是想赶紧分开,名为「出离存亡」。然则,菩萨和我们凡夫沟通,在存亡苦海之中,也有出生,也有衰亡,也会抱病,可是他知道固然生命有这样的起起灭灭,不外都如水中的泡沫浮影一样平常,幻起破灭,不必去执着,也不须要惶恐,只是如实的面临和接管,这就是菩萨的地步。
4.《金刚经》等于无上的伶俐经。
《金刚经》的全名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意思为:用金刚一样的无上伶俐,断除统统凡间法及统统出凡间法的执着,以是可以或许逾越凡夫的存亡苦海,也逾越小乘的寂灭地步。
「金刚」的意思就是「无上」,也就是没有比金刚更贵重、更坚定有力的对象,以是称释教的伶俐为「金刚」。「般若」指的是佛菩萨的伶俐,小乘的伶俐不能称为「般若」,只能称为「慧」。
「逾越存亡苦海」有两层意思:一是小乘的逾越,那是分开存亡、厌离存亡,而不再生、不再死,以后进入涅槃。然则,大乘所谓的逾越存亡是「在存亡之中,不受存亡的困扰所影响」,统统菩萨或诸佛,他们细髦种身,和众生一路在存亡苦海之中,一样有死有生;可是,众生是来受报,而菩萨是在度众生。
有人阿谀我说:「法师,你是贤人再来,乘愿再来。」着实我在存亡之中受了很多的苦,至少我仍感受到有苦,以是我不是大菩萨,可是我信托本身正在学菩萨行,是以凡夫身学菩萨行,像我这样子的人都可以学,那么任何人都应该可以学。并且,固然本身有灾祸、感受到灾祸,但不妨领会那些逾越存亡的菩萨们,为了救度众生的苦,而不畏艰巨,他们所受的灾祸比我们更多,却可以或许不觉得苦,身心自在,我们为什么不学他们?
二、《金刚经》的福慧双修
(一)修福当与修慧共同
福与慧就像车子的两个轮子,或鸟的一双同党,福慧必然要并行。假如只是种福而缺乏伶俐,他所修的福很也许对社会无益,以是修福必然要有伶俐来指导。修慧的人假如不修福报,就便是「锦衣夜行」-穿戴一身高尚峻度的衣服在黑夜里行走;并且假若有伶俐,却不把本身的伶俐拿来好处他人,即是自命不凡,这样的伶俐便是没有伶俐。以是,释教重视的是福慧双修。
叨教诸位:读诵经典毕竟是修福照旧修慧?是修慧。那么,听经是修福照旧修慧?是福慧双修。
诸位来听经就仿佛是你们本身是来吸取、取得的,然则换个角度想就完全纷歧样了,假如想:「我来听经,是来成绩圣严法师行菩萨道,但愿他早日成佛。」或是:「国父眷念馆偌大一个处所,假如我都不去,或许没有人会去听了,圣严法师或许就没有机遇了。」以是,诸位来听经是既修福且修慧,但看你们的见识怎样想了;虽然,假如只是为了成绩我而来,那就太自豪、太骄慢了。至于对我小我私人而言,在这个处所讲经,既是在修福,也是在修慧,以是是福慧双修。
以是,做任何事都也许是福慧双修,但看心态怎样、专心奈何。
1.《金刚经》云:「有持戒修福者,于此(《金刚经》)章句,能生信念,以此为实。」
持戒修福的人,必然要听《金刚经》,必然要接管《金刚经》的开示。持戒,只得人天福报;修福,也只得人天福报,这都长短常有限的。假如你们听过《金刚经》,而有「划一布施,不以选择来布施」的见识,就算只有一块钱,你的布施也可得无量好事。
2.《金刚经》云:「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又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菩萨于六度之中,第一应该要修布施,并且布施最轻易做,有钱、无钱,有能、无能,大家都可以学布施行,大家都可以行菩萨道。可是,修了布施行之后不要住于相。这个「相」,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以及「色、声、香、味、触、法」相,也就是六尘相和人我相。「住」的意思,就是在乎,「不住」就是做了布施往后,不要在乎、不要放在心上。
有人说:「做了布施往后,我还记得,怎么办?」
没有相关,记得并不便是在乎。在乎的意思是,常常顾虑着:「我已经做了这么多功德,我应该获得回馈。」可能:「我做了功德,没有回应,我很在乎。」有这种动机,就是「在乎」,就是「住相」。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中所说的「法」,是指修行的要领、修行的原理、修行的见识、修行的阶梯。「法」的另一层意思就是统统征象,包罗生理征象、心理征象、社会征象、天然征象……,总而言之,统统征象都叫作「法」。这句话是再度提示修行菩萨道的人,做布施内心应该不要在乎。
3.《金刚经》云:「又念已往于五百世,作忍辱神仙,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前面说过忍辱神仙的故事,云端佛学,忍辱神仙由于误会而惹恼了歌利王,身材被一节一节地砍下来,一块一块地割下来,但他心中不起瞋恨心、憎恨心,为了要度众生,因此以慈悲心接管这样的荼毒。并且还能以慈悲心来对待谁人恶王,以慈悲心来照顾那些宫女,这就是伶俐,就是无相。凡事不以「我」为起点,我小我私人没有相关,没有题目,只要众生得好处就好,这就是「无我相」。
4.《金刚经》云:「须菩提!菩萨应离统统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离什么相呢?首要离的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个相现实上就是主观的我和客观的你、他,以及很多的人;尚有你、我、他等很多人在时刻进程中的勾当。唯有不执着于时刻相和空间相,可以或许从中获得脱节,才气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愿要成佛的人,必需先离统统相。
(二)修慧是从修福中示意
伶俐是从修福中来示意,假如你不是修福报而示意伶俐,那是矫饰才能、矫饰小智慧。不必要你谈话,你却滚滚一直;不必要你的学问,你却矫饰学问;不必要你示意你有多高超,你却决心示意高超,这是伶俐吗?不是!是愚笨。为什么说「大智若愚」呢?由于真正有伶俐的人,他不等闲谈话,不必要他谈话的场所,他不会讲;非要他讲的时辰,壹贝偾言简意赅讲完,不拖泥带水,不会决心矫饰求示意。
1.《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云:「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该住色布施。」
中国禅宗有一位巨大的禅师六祖惠能,他就是听到有人诵念《金刚经》,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话时,当下便当即开悟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要执着,但照旧要用你的伶俐去辅佐别人,做你应该做的事。以是这里所说的「而生其心」,生的是慈悲和伶俐两种心。
「无住」,就是不要执着、不要在乎,可是,如故要用伶俐心来示意慈悲心,这就是「修福」。以是,伶俐必然要从修福报中来示意。
2.《金刚经》云:「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亮照,见各种色。」
这段话是在夸大伶俐的成果。心住于法,那是有执着,没有伶俐,也就是没有「般若」。没有伶俐而行布施,固然做了许多功德,但由于是「有相布施」,便会在乎可否接纳。譬若有一次,一位居士给了我一个大红包,然后跪下来求我说:「师父,当你生西天的时辰,不要忘了我。」他便是是拿一个红包但愿买一张到仙人天下的船票,这是「金牛」的举动。
我汇报他:「我生西方的时辰,你要跟我一路去吗?可是到当时,我没怀孕体,也没有手、没有头,什么也没有,我就这么去了,你怎么跟呢?」
他说:「那我也没有头、没有手、没怀孕体,也随着去呀!」
我说:「当你也没有头、没有手、没怀孕体,哪个处所不是净土?哪个处所不是佛国?你还跟我去做什么?」
他这样的布施是「住相布施」,是有相、有为,但愿我生西天的时辰也拉他一把。有这种心还算是好的,动机还算是善的,想生西天总比要下地狱来得好。求生西方是一件功德,不外,以《金刚经》的概念来说,做任何功德,应该都是「为布施而布施」,布施后不求回馈、不为任何目标,这才是无尽的布施、无量的好事,也才是伶俐的布施。
曾经有一位居士和我谈过话往后,我帮了他一点小忙,临走的时辰,他翻遍满身上下每一个口袋,最后说:「师父,我本日忘了带钱。」
我说:「我又不是状师,不必要钟点费或发言费。跟你谈几句话,是我这个僧人应该做的。你跟我谈过话往后,必然要给我钱才气走得了吗?」
他的意思仿佛是,跟我谈过话必然要给我一笔钱,不然便欠我一份情面债,不知道什么时辰才气还。着实,任何人的债都不能欠,只有出家人的情面债可以欠,假如对偏向你要债,你可以念《金刚经》给他听。
以伶俐心来行菩萨道、修伶俐行,便是是在上苍白日下,统统对象都清清晰楚,不会疑惑,也不会迷乱。有相布施即是有所执着,有执着便有烦恼,便是是在暗中之中;无相布施才是有伶俐的,有伶俐便没烦恼,便是从烦恼中得脱节。
3.《金刚经》云:「菩萨所作福德,不该贪着。」
菩萨做了福德,不该该贪着有福德、有好事。贪着于本身的福德,不是菩萨,是凡夫。
三、依伶俐修福德才气无碍自在
(一)戒定慧三无漏学
戒、定、慧三无漏学,以慧为中心,若无伶俐,即不知空义,虽持戒、修福、习禅成定,仍不出人天果报,有了与空响应的伶俐,始成无漏脱节。
戒、定、慧又叫作「三无漏学」,无漏,就是得脱节的意思。怎样持戒而得脱节?怎样修定而得脱节?必必要和伶俐响应。假如持戒而没有伶俐,修定而没有伶俐,来生照旧在人世,最多生到天上,固然生到天界,但天人有他的寿命,福德也有多寡的差异,仍有天福享尽的一天。天的条理相等多,有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天是享受五欲的快乐,色界天享受禅定的快乐,无色界天则住于空定,在定中相等长的时刻,不受任何烦恼困扰,没有任何生理意识的勾当,可是当定力退失的时辰,照旧会回到存亡之中,照旧会受到各种苦恼的欺凌。
因此,持戒、修福、习定,必然要有伶俐的指导,那才是佛法,不然照旧和佛法不响应。许多人受了菩萨戒,便觉得本身是菩萨了,着实受了戒而没有《金刚经》所说空的伶俐,仍不能出三界,基础不算是菩萨。
诸位很有福报,不管有没有受戒,听了《金刚经》,接管它、认同它,即是有伶俐的人。
(二)行布施而不住相
行布施而不住相,等于菩萨道;离伶俐而行布施,即落有为相,即成约束行。也就是说,没有伶俐而修统统布施,只能享福罢了,不能得自在。有福,不必然就得自在,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着实有钱也不必然可以或许通鬼通神。以是,有福的人不必然得自在,只有伶俐才气让人获得真正的自在。
(三)法布施好事最大
是故《金刚经》云:「若人满三千大千天下七宝,以用布施,是人……甚多。」「如有善男人善姑娘,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天下,以用布施,得福……甚多。」
这两段是一种较量,第一小我私人用三千大千天下中的全部七宝来布施,第二小我私人则是用像恒河的沙子那么多的三千大千天下的七宝来布施,福报较之于第一小我私人,虽然更多了。然则「如有善男人善姑娘,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万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念不逆,其福胜彼;况且誊写、受持、读诵、为人讲解。」这是进一步暗示,全部布施中,法布施好事最大,也就是以开启伶俐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布施给人,比用七宝,以致于用本身的生命布施,好事更大。
这段经文的内容很简朴,就是说用无量无数的七宝来布施给人,好事虽然很大;用无量无数的生命来布施给人,好事更大;然则假若有人听了《金刚经》往后,笃信不疑,这个好事比前面的好事都要更大,更况且听了往后,还可以或许写经让别人寓目,还能照着个中的原理去做,还能一次一次复习《金刚经》的开示,让本身与《金刚经》的经义合而为一,同时,还可以或许把《金刚经》表明给别人听,那好事更大!
诸位听了四个晚上的《金刚经》,你们的好事比什么都大,但假如执着有好事,即是有题目的,由于《金刚经》又说:「是福德即非福德」意思是说,假如然觉得有福德的话,这是有限的福德,不觉得有福德,才是无穷的,为什么?由于假如以为有福德,你会想要接纳,你会但愿享受它、接管它。假如你以为没有福德,基础没有筹备要接纳,你的好事反而是永恒、无穷的,以是是最大好事。
因此,我讲了四天的《金刚经》,对我而言,也便是没有讲。固然便是没有讲,但不是白讲,诸位确实是听到了,听到往后,应该誊写、受持、读诵,还要为人讲解。
此刻的印刷技能已经很前进,我们可以去印刷经典,然则假如各人看不懂,也便是挥霍,很痛惜。以是,经固然要印,可是有必要才印,没有必要就不必印太多。
尚有,普通的释教书本,大家可以或许看得懂,大家可以或许接管它,应该多印,用来接引更多人,这也是我们要勉励的。
《金刚经》讲座讲到这里为止。《金刚经》在释教之中,是最高的理论,最高的哲学、哲理,它并不是讲故事那一类的经典,以是我归纳了四个主题,但愿让各人较量轻易领略《金刚经》。像我这样的讲法,是很斗胆的实行,但愿对各人有辅佐。
最后祝福各人福慧自在!
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利快意;
用伶俐种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