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系列之五——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一)-云端佛学
时间:2016-09-08 12:06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般若文海,佛经、古大德著作、佛教文集、精华集、法师开示、念佛感应、因果报应等,一部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佛教文集。
我们对佛法的信仰,是完整的、系统的、究竟的、彻底的一种心态。
这种终极的信仰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获得的,也必须要有经验来引导。
各位法师,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又来上课。来到寺庙里面,就是为了要学佛法,信仰佛法。信仰佛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不是一种形式,更不是一种外在的表现的功夫而已,做做样子,装装门面,或者说大家聚在一起,念念经,做做礼拜,研讨研讨,交流交流,出坡劳动就够了。这些都是外在的形式,而不是信仰的内涵,不是信仰的本质。那我们对佛法的信仰,它是完整的、系统的、究竟的、彻底的一种心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所谓的信仰。一般意义上面所谈到的信仰,一天呢,烧一炷香,念几句佛号,念一卷经等等,好像就够了。信仰佛法,首要的就是,对我们的所信仰的究竟的目标、宗旨的一种信仰,用现在社会上面的语言来讲,就是对终极的信仰,最终目的的一种信仰。这种终极的信仰是在经验的基础上来获得的,也就是必须要有经验来做指导,做引导,它不纯粹是理性的,也不完全等于是理性的。因为理性的世界它只是对有形有相的、有局限的世俗社会的理解、诠释而已,对佛法究竟目标的信仰,它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经验,什么意思呢,就是过去的人,曾经通过佛法的修行,证悟,成佛,那么这种经验累积下来,传递下来,等流下来等等。也就是说,我们这些经典以及的各种各样的注解它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对我们所信仰的对象、终极目标能够升起信心,巩固信心,让自己的信心不会减弱,不会减退,那么这一点就是非常的关键,非常的重要。
那么佛陀,已经就是到达了成佛的这样子一个境界,也就是他实现了终极的目标,所以呢,他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十八种功德等等,无量无边的智慧、神通、辩才。那么,我们信佛,你脱口而出,或者说我们要经过很认真地思索,很深入地思考,这样子也就是,大家在信佛学佛皈依,自己也就是去凑凑热闹,仅此而已。那么虽然这样子,也是能够名为佛教徒,名为三宝弟子之一。但是呢,自己对佛法所信仰的内涵、目标,内心不明确,迷茫,不清楚,这样子下去的话就是,不容易产生动力了。因为我们最后的目标不清楚了,最大的心愿我们不清楚,那我们来信仰佛法,来学佛,就谈不上。因为学佛我们要成佛,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地修行,也是能够成佛。那我们现在还有很多的问题,很多的烦恼,业,云端佛学,苦恼,障碍,那怎么办呢?虽然有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更要很认真去学习。那么大家一起学习,就非常的重要。为什么这么讲呢?佛法是佛陀告诉我们的,一代一代祖师大德流传下来。那么法的内涵,通过传承祖师,大家的努力,也能够把它保存下来,写在书本上,经本上。我们有很多的藏经,很多的法宝在流通,很多的CD、VCD在流通,那么这些工作是什么人在做呢?都是过去的祖师大德们的努力,他们的付出,西行取经。当然过去的印度也有很多的大德来到我们中国弘法、译经,那么如果没有那些僧宝、高僧大德的努力,弘扬,那这些的法宝,佛法,就流传不到我们现在。更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的出家的法师,根据佛法来实践,来修炼,修心。那我们出家的法师,跟前辈学;那么前辈再跟前面一辈学,这样的话就是,在修道的经验方面,也就能够得到传递,得到积累。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一个方面能够在经典上面,着述上面,理论上面,这些经验去学习,这些本身也是经验,它靠文字来记载的经验。还有一个经验是实际的经验,实际的经验就是我们当下能够遇到的法师,当下我们能够同自己在一起的同参道友,那么这些的法师,这些的同行道友,他们在修道、信佛、学佛的过程当中,也有经验。那么这些的经验,是在自己修行过程当中的累积,是这个时候的经验的累积,它更具有指导性,指导我们现在的问题的解决,帮助我们现在问题的解决。因为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问题的表现不一样。它的根源是一样,但是问题表现的方式不一样。
我们常常讲,了解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对人对事看不清楚,看不明白,看不穿,看不透。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其实也是很简单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是长的眼睛,长的耳朵,长的鼻子,有手有脚,每个人都有五脏六腑,就是整个的身体的形状、结构都是一样的。每个人在社会上面所念的书也是一样的,小学中学大学,甚至每个人的说话、思维,也都是一样的。那么不一样的在哪里呢?就是每个人内心的起心动念不一样,每个人的行为的造作不一样。那我们为什么要去了解这些呢?了解这些有什么用处呢?那么了解别人那么就是了解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对别人不了解、对别人不理解也就是对自己不了解、对自己不理解。反过来说,别人有的问题我们也会有。那么我们如果对别人的问题能够看得比较清楚的时候,就说明说,我们过去也曾经犯过这样一些问题,但是呢,我现在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我能够知道说这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来排除这些原因。那我们内心的功夫就比较深。而不是说,我们要对具体的每个人他所有的生命的现象,去寻找它的原因,去寻找它的、去了解它的过程,这个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所有的人它的原因都可以归咎到人的心,都可以归到心,人的心与佛法相应不相应这一点上去。也就是,我们对外在的人、事、物的认识,需要根据佛法的原理去认识,根据佛法的道理去看待,去检验,依法来判断来衡量。
这样子的话就是,我们在认识外在的时候,我们自己那个时候,内心的状态是不是非常平静,非常祥和、没有起伏,非常自在,内心所出现的都是一个非常明了、清明、圆满的状态,这样子的话我们对外在的事情和问题才能够了解分别清楚。否则的话,我们自己内心有起伏、我们自己内心在动荡,自己内心是无明状态,外在所有好的境界,来到我们的面前都会变成模糊不清,都会变成无明状态,动荡的状态。就犹如一面镜子一样,镜子上面蒙了很多的灰尘,你外在再好的境界、再好的鲜花、再好的衣服、水果等等,一旦在镜子里头所反映出来的都是模糊的状态、都是一个不好的表现。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佛法告诉我们如何来认识自己的心,如何来认识自己心上面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解决别人的问题,要在自己内心着手;我们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也要在自己内心的着手。因为人跟人都是一样的,众生平等。所谓众生平等,那么你的问题也就是我的问题。你的问题也就是我的问题,那么我现在解决这个问题,有经验、有方法、有这方面的能力,因为自己有这方面的经验、方法和能力,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也有能力去帮助第二个人、第三个人来解决这样子问题。那么反过来说,我们自己的经验、能力、方法不够的时候,修行还有欠缺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时候,我们愿意不愿意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愿意不愿意相信别人对我们修行过程当中经验的分享,我们能不能相信说,同行善友告诉我们的这些佛法对自己的身心是有用的,有利的?那么这方面我们都要好好去考虑它,好好去思维。因为呢在现实世界里头肯定有好多人修行比我们要好的,出家的法师在家的同修,肯定是有的。那我们能不能遇到呢?我们的周边的人有没有比我们要好的,比我们要精进的,比我们要努力的?也会有。那么这些比我们精进、努力,成就比较高的人,比较有经验的人,他的经验恰恰可以来帮助自己。比如说一个小学生他在读书的时候,一道数学题解不出来,那他只要他同学就可以帮助他,因为他的同学成绩比较好,他这道数学要如何来解答它,他知道,他就可以帮助。也就是,同修之间的问题恰恰都是比较相似的,比较雷同的,最能够受益。但是呢我们常常会很忽略这一点,我们常常会觉得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需要找一个非常高量非常高量的人来指导自己。(待续)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