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选萃 序言-云端佛学
时间:2016-09-07 08:31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般若文海,佛经、古大德著作、佛教文集、精华集、法师开示、念佛感应、因果报应等,一部适合现代人阅读的佛教文集。
佛教故事选萃
郭鹏编著
序言
1993年,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名的拙著《佛教故事选》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反响,有的著文评论,有的纷纷来信索书,所印的5000册很短时间由出版社销售一空,书中有的故事被《读者》等杂志选载。该书能受到人们如此关注,在书刊如海的当今社会,确实是出乎本人所料的,可见人们对体现与人为善的佛教故事有着一种独有的感情和偏爱。
于是,有不少人建议再搜集整理一些佛教故事,以飨读者。我思之再三,采纳了这些建议;于是,就有了这本小册子再次奉献给大家。
历来的宗教,都是人们对宇宙万物、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看法,佛教自然亦是如此。虽然,佛教对宇宙社会的认识受生产力发展阶段的局限,其理论不尽完善,有的结论尚未得到实证,故被人们视为唯心,但作为一种认识论,它的目的在于导引人生。佛教的理论观点,在文化尚不发达的古代,虽经佛教徒们千方百计广为弘法,但仍难以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因此,为导引人生,他们将深奥的佛教哲理以各种生动优美的故事形式表述出来,既通俗易懂,又易为芸芸众生所接受和传播。在这些故事广泛传播(不管有无佛缘,不管有意无意)的过程中,自然在客观上起到普遍导引社会人生的作用,对于佛教而言,无疑是对佛法的弘扬。
我并非佛教徒,对于佛教理论亦知之不多,只是对佛教文化有一种极浓烈的兴趣。继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拙著《佛教故事选》后,1995年春,长春出版社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又共同推出本人两部研究佛教文化的拙著《佛国记注译》和《寒山诗注释》;1998年,三秦出版社又出版了本人的《白话地藏菩萨本愿经》(2002年、2003年两次再版)。我以为,两千多年来,佛教文化与中国自生的儒教文化、道教文化以及其他外来文化,互相融合,互相影响,造就了有着丰富内涵的、绚烂多彩的、独具风格的中华民族文化。文化是社会的反映,要深刻认识中国社会,就必须认识中华民族文化,就不能不对佛教文化有所了解。除大量的佛经外,在我国,无论建筑、园林、器物、雕塑、音乐、文学、美术、语言、诗词、绘画、服饰、风俗、体育、武术、旅游、电影、电视等等诸多方面,无不渗透佛教文化的因素,就连人们日常生活、意识形态中,也能随处可见佛教文化的气息。长期以来,人们对佛教文化讳莫如深,只是简单地斥为迷信,斥为唯心,加以排斥,但是,只要中华民族文化存在,佛教文化便不可能被抛弃掉。
究竟佛教文化对社会是有益,还是有害?愚意以为: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笼统地下结论,更不能简单采取否定态度。它同一切形式的文化一样,既有糟粕,又有精华,我们对它的态度自然也是“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在这本故事集中,那些善恶报应、因果轮回的故事,那些舍己为人的故事,那些戒贪戒**、劝化行善的故事,对于净化与和谐我们今日社会,淳朴世风,不正可以起到劝诫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吗?中国文化遗产中,有不少故事,如瞎子摸象、猴子捞月亮、农夫和蛇等,也都是来源于佛教故事,它们无不以形象易懂的艺术形式,阐明一些具有深刻内涵的哲学思维,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些故事,有的长期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有的还被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
级革命家用来作为理论武器,说明某些事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正是佛教文化中“善恶因果”的具体体现吗?陈毅元帅曾大声疾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这使反动派闻之丧胆的钢铁一般的声音,就正是佛教文化的精髓。在这两本《佛教故事选》中,可以找到不少形象而生动的善恶果报的例证。尽管这些例证不一定是真实的故事,但如果人们照此而趋善避恶,或恶人惧怕果报而改恶从善,我们的社会风气也许会因此而有所好转。
需要说明的是:书中的故事,多是根据佛教经典翻译或转录。由于原著多来自古印度等国,与汉文叙述语言风格迥异。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对有的语式有所改变;不便改动的地方则保留了原文句式,而与汉文叙述风格稍有不同,请读者见谅。
对于任何事物,人们无不见仁见智,要想舆论一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对于我这部小册子,当然更不敢奢求人们的普遍青睐,只想再次向读者提供这么一部通俗读物,使人们对佛教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并能从中汲取一些于当今社会有益的、于各位读者处世有益的精华,则余愿足矣!
郭鹏2006年5月4日于面壁斋。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