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等一下吗? 伏龙寺因被污窝藏了朝廷钦犯,而被围剿。官兵在练功房的深处找到最后一位方丈。
官兵举起手中的屠刀正要动手,却听方丈说:“你可以等一下吗?”
官兵说:“早晚也是死,为什么要等?我还是早点送你上路,你好早日投到一个平民家,再也不要做和尚了。”
他的话还未说完,老方丈已腾空而起,飞上数丈,霎时又坠落下来,落地时依然保持着刚才打坐的姿势。等落下来的时候,官兵发现他已经圆寂了,眼角还挂着一滴晶莹的泪。
据佛经记载,老方丈是修得正果的阿罗汉,任何人只要砍伤其佛身,都要堕入无间地狱。这位老方丈悲悯要弑他的小兵,宁可提前结束自己的今生,也不想看他造下恶业,那眼角的泪正是莲花上最美的露珠。
面对死亡,面对即将杀害自己的人,只是一句轻轻的“你可以等一下吗?”这是何等的胸怀?是何等的悲悯?
相比之下,我们常常为小事抓狂,对身边的“可气之人”、“可恨之事”起烦恼,起嗔恨,缺失最起码的包容…… 犯错是平凡,宽容是超凡
原谅别人不容易,原谅自己更难。
原谅自己或别人,选择的是更快乐的生活。
选择原谅,情况会循着一条神奇的轨迹转变。当我们改变了,别人也会跟着变。
不肯原谅自己,就是让自己一直沉浸在罪恶感之中,承担不必要的心理折磨。
我们改变待人的态度,别人也会调整他们的行为。
在我们修订对事物观点的同时,别人也会随着我们的新期望做出反应。
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盘硅禅师讲禅理时由浅入深、浅显易懂,还让信徒提出问题,并现场解答,因此有不少信徒不远千里慕道而来。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示盘硅禅师:“我天生暴躁,不知要怎么样改正?”
盘硅禅师说:“是怎么一个‘天生’法呢?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我帮你改掉。”
信徒忙说:“不!现在没有,一碰到事情,那‘天生’的急性子才会跑出来。”
盘硅禅师说:“那就是这种情形在特定的情形下,才会出现。说明这是你和别人争执时,自己造就出来的,现在你却把它说成是‘天生’的,将过错推给父母,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信徒有所悟,遇到事情的时候,开始学会控制自己,不再轻易地发脾气了。
佛法小竹:我们恨一个人,内心就会形成一道伤痕;恨两个人,就会留下两道伤痕;恨天下人,内心就会布满伤痕。所以,当我们对他人产生嗔心时,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自己。只有当这种破坏性的心态传达出去并付诸行动后,才会进而伤害到他人。
邀千百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时代,一位大帅备下素宴邀请当地有名的高僧,想问问苍生世事。席间,高僧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肴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放了一块猪肉。
高僧的随从弟子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打算让大帅看到。高僧却立刻巧妙地把肉给遮挡起来,移到不容易被夹到的地方。
弟子不解其意,不一会儿,又公然把猪肉翻出来,高僧再度遮掩,如此数次。最后,高僧在弟子的耳畔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和你断绝师徒之情。”
徒弟听到威胁不敢再造次,直到宴席结束都没有什么变故。辞别大帅,在回去的路上,徒弟不解地问:“师傅,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在素菜中。徒弟只是要让大帅知道,处罚他而已。”
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是‘有心’或‘无心’。如果刚才大帅看见了猪肉,盛怒之下把厨师枪毙或严重惩罚了他,我们岂不是白白送了人家一条性命。出家人,慈悲为怀。我们要帮忙让好的变得更好一些,坏的事情,不要让它再坏下去。”
佛法小竹:邀千百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
希千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丑。
为他人着想,才算领悟了宽容的最高境界。高僧不杀伯仁,也不愿伯仁为自己而死,在无声无息中遮掩了别人的过错。宽容,是一种智慧。懂得宽容的人,堪称一个智慧的人。不仅避免了多少争端,更能使自己心性平静、神采安逸。 (责任编辑:admin) |